毛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就好像没听见朱元璋这番话般。
因为朱元璋在让他安插谍探监视百官时,便告诫他要恪守的一些原则。其中一条,便是不得妄议国事、干涉朝政。
他和麾下那些人只是皇帝的耳与眼,至多偶尔充当下爪牙,绝非口舌,更不可妄图影响皇帝的想法与判断。
果然,朱元璋并未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也未说要如何处置他奏本里列出的那些文臣,而是道:“再派人手去市井、去城外,探听下普通百姓对‘禁止缠足’之事的看法。”
“不论是探听到什么,都记录下来,好与坏朕自会分辨,可听明白了?”
“微臣明白。”
“退下吧。”
“是。”
在毛镶退出奉先殿后,朱元璋轻敲着那份奏本,神情变得很平静。
根据毛镶麾下人手的探查,百官中私下里非议“禁止缠足”之事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官员、勋贵的态度是不在意,至多是有少许疑惑。
所以朱元璋对少许文官私下里非议之事,其实也没那么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毛镶及其手下那批人在此事中的表现。
他已经决定成立锦衣卫了。
但既然从刘宽那里了解到后世厂卫的许多事及得失,他要成立的锦衣卫自会与原本历史上不同。
刘宽重阳那日评价大明厂卫的话不好听,却也发人深省。
厂卫一开始便该精准定位为谍探机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口舌或爪牙。
另外,既是耳目,那么不仅要监察大明内部,也要能探知外敌情报。
以前探知敌情之事是完全由军队负责的,如今思来倒是有些不妥,天子应该直接掌握一支能探知外敌情况的队伍。
最后,既然后世能弄出东厂、西厂、内行长与锦衣卫相互制约,就说明这类谍探机构本就需要制约。
限制其职权是制约的一种方法,设立类似的谍探机构也是一种方法。
因此,朱元璋的初步想法是一次性设立两卫、两厂。
设锦衣卫,令其负责监察大明的文武百官、豪绅商贾乃至贫民百姓,充当他对内的耳目。
设明光卫,负责潜入大明周边国度及各方势力中,探查这些外部势力的种种军政机密,乃至密谋策划,以行动搅弄风云,达成有利于大明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