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和情报,京华内部也往往将其视作东厂一般,结果后来内务部自己也懒得纠结了,干脆和东厂对标。
等到高陌年老,逐渐处于半退休状态,内务部的事情开始交到秘书处情报秘书高杞手里,因此内务部的下属就用“掌刑”来称呼他——即便高杞实际上并不管刑罚之事。
第二个要解释的词是“住坐匠”。南京工部与北京工部一样,负责朝廷许多的公共工程、建筑维护和物资供给等相关事务。而在实施具体的工程项目时,两京的工部都拥有一支专门的施工队伍,这支队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和组织形态,但其中最典型的编制就是“营缮清吏司”和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团队。
“营缮清吏司”是两京工部下属都有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皇家宫殿、庙宇以及其他重要公共设施的建造和维修工作。营缮清吏司下面设有多级官员和技术工人,包括建筑师、木匠、石匠、瓦匠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按照各自的专业技能参与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众所周知,明朝实行了一种名为“匠籍制度”的户籍管理系统,其中将从事手工业和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在册,这些人被称为“匠户”。
工部的匠户又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轮班匠定期赴京或各地服役,住坐匠则常驻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通常若有工部安排的工程,匠户们在接到命令后,会被调遣至需要的地方参与工程建设,形成临时或长期的施工队伍。
这些匠户在朝廷主导的建筑工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部实施大型工程项目的主力军。高樮提到的“几个住坐匠村”,就是南京工部住坐匠们集中生活的几个村——当然也可能不止几个村的规模,他只是随口表述,未必精准。
“有何发现?”高杞抬头,目光如炬。
“工匠们日子苦,咱们随便使了点钱,工匠们就什么都说了。他们私下里都在议论,说这次翻修用的木材和水泥,确实有不少都是次品。”
高樮说着又凑近了一些,低声说道:“而且,小的还听其中几个胆大的匠户说,营缮司那位王主事,最近突然阔绰了起来,在莫愁湖边买了一座大宅子作为别院。”
“南京工部营缮司王主事……”高杞的眼中闪过一丝冷笑,轻哼道:“是王令虞吧?他不过是王锡爵的侄孙,而且还是个庶出。王阁老家虽是豪富,却也不会给他多少例钱。至于他自己的俸禄,呵呵,那点钱能买得起莫愁湖的大宅子?看来,这南京的水的确很深啊。”
“大少爷,我们要不要……”高樮伸开手指用力一捏,做了一个抓取的手势。
“不妥。”高杞摆了摆手,道:“好歹也是王家的人,更是朝廷命官,岂容我等私自抓捕讯问?我们要先拿到确凿的证据。你去联系几个胆子大的工匠,我是说那些对这次翻修的用料颇有微词的,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提供一些实物证据,我会给他们足够的报酬,并且将他们改隶到北京工部之下。”
高樮应下,悄然而去。
次日上午,高杞的桌上便多了几块木料和小半袋水泥。他仔细检查了这些证据,发现木料质地偏疏,而水泥则正如田义所言,是普通水泥,并非报表上说的京华新式防水水泥。高杞冷笑一声,然后点了点头。
“好,高樮,你做得很好。现在,我们需要把这些证据整理成一份报告。”高杞的目光冷厉:“这份报告一旦交到叔父手中,便是威慑南京官场的一把利剑。”
在高杞的指挥下,一份详尽的报告很快完成。报告中不仅列出了所有涉嫌贪赃枉法的官员和勋贵,还附上了实物证据标本和描述。
“大少爷,这份报告一旦送到东家大老爷手里,南京官场恐怕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高柷看着这份报告,不禁感叹道。
高杞冷笑一声,施施然道:“腥风血雨?如果真有腥风血雨,那也是南京这些混账东西自找的。”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又道:“更何况,这腥风血雨会不会真来,也还要看叔父究竟想要什么。”
——
感谢书友“KeyNg”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云覆月雨”、“书友20190605084815175”、“书友20191115180024768、“SBSBSBSBS”的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