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吧

正文 13 商鞅变法(第1页/共3页)

【对于这些改革之法,百姓将信将疑,当时的统治者只知征兵征粮,百姓处于“散养”状态。出将入相只看血统,官吏公卿被大家族世代把持,百姓从未见过诗书,更遑论明理,没有人相信他们也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富。】

【商鞅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南门立了一个三丈高的木头,用十金招募能将其搬到北门的民众。这件事并不难,但报酬却十分丰厚,民众感到奇怪,没人敢应募,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应募,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这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立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是告诉国人,我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

正快马加鞭赶往秦国的商鞅看着天幕的画面,幸好天幕中的那个商鞅是他人扮演的,不然,自己根本逃不出魏国。

古人看着天幕中那些面色红润,身强体壮的百姓,心中疑惑,这些人到底吃什么长大的,难道他们都能吃饱饭?

有人觉得这些人可能是贵族,可是自古以来只有伶人扮演角色取悦贵人,却没有贵人会做这种低贱的行当。

【几年后,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迁都咸阳,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革除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评论区:

“原来我政哥不是第一个统一度量衡的。”

“这是秦国的政治惯性,按照商君法执行下去就得统一度量衡,行郡县制。”

秦始皇暗暗点头,没错,这是已经在秦国验证过切实可行的政策,自然要推广到全国。

“戎狄风俗是什么?”

“难道以前父子兄弟同室而居,这……”

“大惊小怪,上古社会有一段时间是群婚制,还有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当时的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风俗都是一代代先人一点点完善的。”

“不能用现在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古人。”

天幕之下的人看的目瞪口呆,远古时期的群婚制他们从未听说过,倒是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他们可是一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抨击鄙夷的,这种野蛮的风俗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不通圣人教化,不知道德廉耻吗?

【此外,还有“分户令”,分解大家庭势力,鼓励个体小家庭。反对子女无条件服从家长,反对丈夫对妻子的统治,秦国是中国古代父权夫权的低谷期。】

天幕下秦汉之后的人暗暗点头,所以说暴秦亡的不冤,“三纲五常”是圣人教诲,导人向善。秦人乱了纲常,不亡才怪。

可是评论区的文字却与他们所想画风迥异。

“这就是我喜欢秦国的原因。”

“这些思想好先进啊,跟我们现代差不多。”

“可惜没有坚持下来,要不然中国古代定能多几个传奇女子。”

“谁说古人一定不如后人的,宋明清的文人真该回到秦朝好好受一番教育。”

一些女子心有所感,盯着评论区陷入沉思。

【这些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