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杨康道:“你的意思是民族可以变来变去呗!”
高宗元道:“当年鲜卑那么厉害,可是现在却没有鲜卑人了!难道他们都死光了吗?还不是变成了汉人、契丹人、女真人!”
杨康道:“有人跟我说,这个叫做地理决定论。”
高宗元又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杨康道:“又掉书包,你还读春秋呀!”
高宗元道:“夫子微言大义,自然是要读的,不过这句话出自韩昌黎《原道》,是他对春秋大义的概括。”
杨康笑道:“越来越觉得你是汉人家的公子哥了!”
高宗元嘿嘿一笑也不反驳,有些感叹地说道:“在这片土地上,汉人、渤海人,女真人、契丹人、奚人、党项人、回鹘人、塔塔尔人、高句丽人,互相之间变来变去很正常。不像你们中原的汉人,几千年始终都是汉人”。
杨康若有所思的道:“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全天下的人类都来自一个祖先,都是亲戚,现在分成这么多族群,只不过是因为大家分开的时间太久了,彼此间的距离也太远了?”
高宗元见他一幅莫测高深的模样,说道:“这个我没想过,也没有老人跟我说过,不过感觉你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杨康问道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问道:“那些大巫什么来头?”
高宗元道:“我也知之不多,据说都是巫祖级别的人物,平时散居在草原和东北各地,从来没听说他们聚到一起过。”
高宗元看了一眼正在祭天的大巫们,似乎有些畏惧,悄声说道:“据说有几位大巫长居长白山、大鲜卑山和不儿罕山深处,轻易不出山的。”
大鲜卑山这个时候叫做大金山,即后世之大兴安岭,高宗元以古名称之,潜意识中似乎对现在的名称有些不满。
二人在这里说着悄悄话时,那端的萨满们已经起身,再度踏起祭祀舞蹈的节奏,低沉而神秘的吟唱声又在原野上荡漾开来。
又过了许久,仪式结束,大巫们先行离开祭祀场地向东而去,杨康几人见没了热闹可看,正要离开,却见几个萨满分头走向人群中的少年们。
其中一人来到杨康几人身前,见了高宗元穿着渤海服色,随即用渤海语说道:“大巫们请诸位赴宴。”
然后又用其他几种语言重复了一遍,几人互相看看,忍不住好奇之心,跟随那个萨满向东而行,后几种语言说得不太熟练,显然他是渤海族人。
护卫们也要前往,却被那个萨满拦住,说道:“大巫只请这些少年!”
护卫们都来自东北地区和草原,对这些萨满颇有些敬畏,不敢违逆,只得停留在当地等候。
杨康四处观望,见其他几个萨满也领了些少年走了过来,大伙聚到一起,沿着大巫们离开时留下的足迹,向东而行。
大约走了一盏茶的时间,前方出现了一处雪谷,只见十余位年轻萨满站在谷口肃客,带领众人前来的萨满示意让众小孩进谷,他们却停住脚步,一同站在谷口守护。
一众小孩按照各自的小团队结伴而行,又向前走了一会儿,已经到了山谷的尽头,这个山谷外窄内宽,尽头处竟然比入口开阔不少。
谷内东南北三面临时搭建了些简易的木棚,棚子内放了些木桩大石,充作桌椅,空地上生了几堆篝火。
篝火上都支着架子,架子上炙烤着不知名的肉类,十来个身穿皮袍,腰挂弓箭的年轻人转动着木架,让烤肉受热均匀,肉色已经金黄,看来已经烤了有一会儿。
东面的棚子里并排坐着十二人,年纪不一,服色各异,应该就是高宗元口中的萨满大巫们。装束不像那些萨满们那么夸张,同普通人差别不大
每位大巫身后都肃立着一至二人,应该是他们的弟子或侍从,大巫们见众少年进入谷中也不搭话,只是默默地观察着他们。
几个皮袍年轻人迎了上来,也不说话,伸手指引少年们在南北两边的木棚内落座,继续回到篝火旁专心致志地摆弄架子上的烤肉。
面对这些闷葫芦,大家伙都有些发懵,各自安坐,在那里面面相觑,此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好在山谷内避风,又燃烧着篝火,大家穿的也厚实,因此并不觉得太过寒冷,只是这诡异的气氛让大伙有点无所适从。
虽然杨康向来胆大包天,但在这诡异的气氛中也不敢造次,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老老实实地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也不知过了多久,肉已烤熟,几个皮袍人将烤肉分送到众人面前,示意众人享用。
在这沉闷诡异的气氛中,众小孩哪有心情吃肉,都坐在那里不动。
杨康饭量本来就大,在冰天雪地里站了一上午,早已饿得不行,香喷喷的烤肉摆在面前,那还忍得住,也不管其他人,从怀中摸出一把小刀,利索的割了一块,送入嘴中旁若无人般地吃了起来。
他的几个小朋友见他吃津津有味,也不甘示弱的跟着吃了起来,颇有些睥睨群小的味道。
见只有杨康这一桌动嘴,一位面貌古拙的老者站了起来,说道:“想必你们这些小家伙已经饿了,大家伙儿不必拘束,这些肉不是凡品,等闲场合是吃不到的!”
大伙儿其实早就饿了,听他这么说也纷纷吃了起来。
这老者说的竟然是汉话,只是口音极重,听起来有些怪异,有听不懂的,看着身边伙伴的动作自然也就明白了。
见大伙儿多少都吃了些,那老者又说道:“冰天雪地的把大伙找来,咱们没什么恶意,只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久居深山寂寞得很,静极思动,想见一见咱们白山黑水和大漠草原的少年英杰。”
这次用的依旧是汉语,然后又用几个部族的语言重新复述了一遍。
东北地区部族众多,部族间的语言虽然相似,但歧义颇多,大家沟通之时如有疑义,往往要以汉语为证,是以这老者要先用汉语述说。
杨康颇不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