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清晨,天色微明。
白龙府东南,祭天仪式正在进行中,杨家众人混杂在人群之中,在远处观礼。
十几位大巫面向东方而跪,身后数十名萨满身着彩衣,头插鸟羽,胸带明镜,用手敲击着腰上悬挂的皮鼓,口中吟唱着祷词,面向东方而舞,动作夸张狂野,似乎是在模仿某些动物的动作,古拙神秘的气息充弥于天地之间。
当红日初升,第一缕霞光洒向万物生灵之时,萨满们吟唱的声调陡然升高,然后停止舞蹈齐齐跪伏于地,齐声高喊道:“茶啊冲!茶啊冲!”
他们仿佛在与天地对话,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虔诚,这呼喊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其中涌动,令人心生敬畏。
站在人群中观望的杨康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喊些什么,但近距离观看这传承自先民的古老仪式,却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震撼。
杨康将头转向身旁的高宗元,悄声问道:“他们喊的是什么?”
高宗元轻声答道:“这是古肃慎语,是上苍、上天的意思,用在这里是向上天祈福的意思。”
杨康道:“你能听懂他们唱的是什么?”
高宗元道:“渤海源于肃慎,语言自然也有传承关系,你虽然会些渤海话,但有些古语日常中不用,你自然是学不到的。”
祭天仪式还在进行,初见时的神秘感慢慢消失,杨康开始感到有些无聊,又不好就此离去,站在那里东张西望,不知道做些什么事好,于是问高宗元道:“你对萨满了解多少?”
高宗元道:“萨满一道传承久远,似是出自九黎,当年蚩尤战败,九黎百姓分散,南下者为夷,北上者为胡,留中原者为夏,所以说我们这些族群大抵是九黎的后代,萨满一道就是那时候传过来的。”
杨康道:“蚩尤不是魔神吗?”
高宗元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如是尔!”
杨康道:“别装老学究,好好说话!”
高宗元不理他,继续说道:“你们中原的文化高于我们,你们的儒道佛要比我们的萨满高级,但萨满在我们这里传承数千年,不容小窥,尤其是前面那些大巫更不能轻忽对待。”
杨康道:“你小小年纪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高宗元笑道:“临时抱佛脚,来前现做的功课!这次来之前家中的族老给补的功课。”
渤海国当年号称海东盛国,高家乃渤海国王室之下第一望族,家学渊源,高宗元耳濡目染之下知晓些陈年往事,也不足为奇。
杨康终于按捺不住内心长久以来的疑惑,开口问道:“死冷寒天的,你们这些小孩都来这里干什么?就为了看这些萨满跳舞!”
高宗元白了杨康一眼道:“你年纪很大吗!”
见杨康没接话,接着说道:“我也不知道,是有大萨满传出话来,让各家的孩子今天来碰碰机缘,家里大人们认为即使遇不到什么机缘,结交些朋友也是好的。”
杨康道:‘这些大巫影响力挺大呀!连草原上的萌古部都来人了!’
高宗元道:“萌古人是室韦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对这些族群你们汉人统称为东胡。”
杨康道:“别总汉人胡人的,我看你比我这个汉人还像汉人,说话总是掉书包。”
高宗元嘿嘿一笑道:“汉人的许多东西确实很好,再说我们渤海早就亡国了,消灭我们的可不是汉人,而是契丹。”
杨康道:“我看你们这些部族之间好像区别不是很大,语言也很相似。”
高宗元道:“做个比喻吧,您能好理解一些。
杨康道:“你说说看。”
高宗元道:“渤海族与女真、契丹这些族群就像是表兄弟之间的关系,亲缘其实挺近,但隔阂争斗也挺多;渤海族与汉人就像远房堂兄弟,血缘虽然远了一点,但相互之间却没什么纠葛,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倒是更爱和汉人打交道些。”
杨康道:“原来如此,我说你的汉话怎么说得这么好!还会掉书包!”
高宗元道:“这白龙府,大唐时叫做书山府,是发配罪犯的地方,有许多官员拖家带口地被发配到这里。”
杨康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高宗元道:“他们带来了许多汉人的文化典籍和各种技能,你们汉人唾弃的罪囚,在我们这里却很受尊敬的。”
杨康道:“还有这一说!”
高宗元道:“东北很多汉人大族是那时候来的,当然大辽和大金时候来的也不少。我们渤海立国之后,对这些汉人家族也是优待的。”
杨康忽然醒悟道:“你家就是其中一员吧?”
高宗元叹息道:“可能吧!这个我也不知道!”
杨康问见他不愿纠结这个话题,于是转变话题,问道:“这里汉人很多吗?”
高宗元道:“不少,若是和其他族群的总和比起来是少些,但若跟单一族群比,人数可能还要占优势。”
杨康又问道:“到底有多少人,有个准数吗?”
高宗元道:“那谁知道呀!总有个一两百万吧!而且也不太分得清。”
杨康道:“为什么?”
高宗元道:“就拿我们渤海人来说,好多人祖上本就是汉人;还有些汉人祖上却是胡人。自大唐以来五六百年互相通婚,除了深山里那些野人部落,哪还分得清。再过个百八十年的,恐怕就没有渤海人了。”
杨康道:“为何呢?”
高宗元道:“当渤海灭国时就有些渤海人成了契丹人,大金立国后又有好多渤海人变成了女真人,等再过一百年你认为还会有渤海人吗?到时候恐怕契丹人也消失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