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匪布阵迎击。
杨康在马上将土匪本阵中的变动看得仔细,见那匪首调动人马组织迎敌,知道若对方阵势布成,己方人少,就再难以撼动,见那匪首突出在阵前,心中一动,来不及挂枪,将手中长枪远远向前抛去数丈远,随即纵身飞跃向前,人在空中已将弓箭拿在手中,双脚落地生根,张弓搭箭已将弓弦拉满,身心与弓箭合而为一,一箭向匪首镇三山射去。
那镇三山见对方为首之人飞跃下马,在如此之远的距离张弓向自己射来,心中十分惊惑,下意识地举刀格挡,已然不及,弓弦声响中,一箭正中面门,惨叫一声落下马去。
杨康这把铁胎硬弓乃是祖传之物,当年杨家先祖偶然得了一块天外陨铁,此铁物性异常,族中巧匠用以铸刀剑不成,就顺应其性将其锻造成一把硬弓。
此弓在族中传了近百年,向来无人能用,老家主见孙子神力无穷,一时心血来潮,取出此弓让杨康试拉,结果竟能拉开,欣喜之余就将此弓传给了他。
杨康初得到此弓时还只是勉强能拉开满弓,现在力量大增,已经可以开放自如。
方才杨康目测双方距离,知道在马上射箭,弓拉不满,箭矢不能及远,很难将那匪首射杀,若等距离拉近时再射,对方阵势已成,那匪首势必躲在众人之后,到时候自己无论是射箭还是冲阵,都很难撼动对方。
战机瞬间即逝,心急之下,灵机一动,下马步射,一箭建功,将对方匪首射于马下。
在这个距离上,一般的弓箭很难有杀伤力,镇三山因此轻忽,不料此弓非是凡物,杨康又力大无穷,一时疏忽,竟然丧命当场。
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完成,箭方离手,雪花骢已追赶至身旁,杨康纵身上马,将弓插入袋中,俯身提起立于前方的长枪,率众少年杀向敌军阵前。
大当家、二当家两位匪首先后身亡,无人指挥群匪,张三呼喝着想组织人马对敌,可他是外来之人,众匪怎会听他号令,一时之间,有的土匪想向前冲杀,有的想退后躲避,有的呆立原地不知所措,群龙无首之下,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一箭之地,快马冲阵瞬息即至,此时贼众阵势未曾布成,为数不多的弓手还排在马队之后,无人射箭阻挡,众少年阵势不乱,马如龙,人如虎,直直地向众匪冲杀而去。
杨康眼见敌阵混乱,知道方才那一箭之功已显,于是催动马匹,率领十八骑向对方数百人发起了冲锋。
众土匪见对方二十余人就敢向己方攻击,终于激发了一些悍匪的凶性,数十名骑马匪徒大叫着迎击而来。
但众少年在数十丈外就已发起冲锋,速度已经极快,众匪徒仓促迎敌,马速未及发动,双方就已对撞在一起。
杨康一马当先,冲杀在前,长枪向前递出将一名匪徒刺于马下,随即抬枪将一支刺向自己的长矛磕飞,反手将那名土匪刺死。
杨康将手中长枪舞得如同风车一般,催马向前,摧枯拉朽一般的冲入人群,众少年紧随在后,枪刺刀砍,所过之处贼匪纷纷落马,冲过前头的数十土匪后,众人加快马速直冲土匪本阵。
众少年结锋矢阵冲锋,如一把烧红了的利刃插入牛油中一般,不受一丝阻碍,顷刻之间就突入土匪本阵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众骑马匪徒。
凡骑兵作战或是结阵冲锋,依仗冲击力摧敌破阵;或是游击扰敌,以骑射之术疲敌乱阵,然后乘乱图之。依仗的是速度与空间。此时众匪无人指挥,又事发突然,猛然间被众少年破阵而入,顿时乱作一团,马匹不及催动,一个个坐于马上便如木桩草靶般任人砍杀。
杨康冲杀在前,舞动长枪,挡者披靡,众少年马疾刀快,跟随在杨康之后奋勇向前冲杀。众匪或逃或亡,顷刻间作鸟兽散,众少年未受多少阻挡就已透阵而出,直杀向后阵步卒队伍之中。
此次三山寨作为主力劫匪,来的都是寨中精锐,马匪之后就是精锐步卒,这些步卒都是在历次劫掠厮杀中,从喽啰中挑选出来的悍勇之辈,因为排在马匪之后,时间略为充裕,刚刚结成阵势,众少年就已冲杀到眼前。
步兵被快速冲锋的骑兵欺到近前,哪有相抗之力,众少年如虎入羊群一般冲杀过去,人借马力,就如砍瓜切菜一般,众匪徒哭爹喊娘,乱作一团,呼喝一声,四散奔逃,杨康率众少年正奋勇冲杀间,忽然眼前一空,已经杀透敌阵,众少年并不停留,引马右转,向西边那一股土匪的侧后方杀去。
西侧这股土匪一直在观望中间三山寨的状况,见三山匪众被众少年冲乱,却不相救,只是乱哄哄地在旁边看着热闹。
原来那镇三山向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从他给自己起的匪号就可见一斑。
但凡上山为匪,落草为寇的,都要给自己取个绰号,其因有三。
一是叫出去响亮。
二来是隐去本名,江湖好汉投身绿林道,做打家劫舍的杀头买卖,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若以真名示人,不免使祖宗蒙羞,死后入不了祖坟。
第三则是避免给家人带来灾祸。
但很少有人给自己起这种招人忌讳的绰号,毕竟大家都在绿林道上混饭吃,谁也不服谁,起这种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