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人家琢磨过的真不少。看看古代技术史,古人牛了几千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惜很多东西没继承没发展,后来被碾压的一塌糊涂。所以老祖宗们就有了原罪。
其实国外又能好多少?鬼佬们还不是一样砸纺纱机,嘲笑火车,鄙视后膛枪,白眼电话……
甚至更早的《几何原本》,那么伟大的著作因为并无卵用,同样在欧洲失传了好几百年。
鬼佬们后来之所以能抖落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喜欢四处乱窜,发现啥好东西就搬回去用,顺便再改进。欧洲佬是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比如唐代战俘教会了阿拉博人造纸,他们一直保密技术。结果就是欧洲几百年都没有学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获取了相关技术。之前他们用的是羊皮纸。
再比如印刷术,人家学会后改进成铅合金活字加油墨。还有铸铁炮等技术。
上千年来,直到明末清初,到底是西学东渐还是东学西渐,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扯多了。
总之,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在没有看到它的实际好处之前,人们从来不会吝啬否定。
真的不用再批判老祖宗。放在一千年的纬度来看,他们没眼光很愚蠢,但是帝王的平均寿命才30几年,一个国家的寿命又有几年?
老窝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苏里雅再过几年就要登基了,然后很快有传叫士跑去给他提建议:修建公路和运河吧,你的王国将会空前富饶。
苏里雅回答:那样外敌和叛军就会来的更快,所以现在这样就挺好。
19世纪,有人给巴拉龟独裁者提建议应该打开国门。独裁者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们宁愿在泥巴里过活。
20世纪中,暴君蒙博托看到邻国的同行被人民起义赶下了台,就给对方写信说:我早告诉你不要修路,现在他们正在你修的路上开着车来推翻你。
他还不忘得意洋洋地补充说:我统治渣伊尔二十年,从没修过一条路!
从明君到暴君,没有一个人不清楚改革会带来财富。但他们同样知道,新技术新东西意味着变化,而变化意味着风险。
论据虽然有些扯,但道理大概说清楚了。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世界秩序的一部分,稀松平常;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大概是因为越晚出现的东西,中老年人越不容易理解,不好学习,也就跟不上时代。
近代如此,何论古代。
农业社会,零星的实用技术创新时有出现,但是任何因之产生的增量,或者说科技带来的好处都会迅速被人口增长平抑。结果就是,任何朝代的平均生活水平都在温饱线上下浮动。
随便发生点天灾人祸,对人口对社会的影响都远比新技术来得更猛烈。
所以,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皇帝有时间还不如多关注一下黄河会不会决堤。
对于皇帝来说,江山永固远比技术创新靠谱太多了。或者说,稳定压倒一切。
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的基本面貌从来没有变过。种田、放牧、纺织……
如果有个汉朝人穿越到了明朝,不必为他担心,因为他很快就能适应新生活。
所以,古人是真的不明白,科技有什么要紧的啊?
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处于某种停滞或无限循环当中,于是佛耶会有“末世”的说法。这一条道会一直走到“黑”。
佛耶真有先见之明!为啥?
因为农业其实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如果生产力不发展,30万年之内,因农业社会导致的水土流失就会弄的土地无法耕种,到时蓝星上所有人都得完蛋。可不就是“末世”?
可是,30万年啊,关皇帝什么事?关老百姓什么事?关某个国家什么事?
古代,谁要是相信科技能够彻底改变这个上千年来没多大变化的世界,他一定是疯了。
毕竟,他们享受不到技术引领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福利,可能还要遭受新技术破坏社会稳定所带来的苦头。
总之,社会是科技的土壤,当你改良了社会,科技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
科技发达了,生产力就提高了,人们吃饱饭,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贪官污吏也就没那么令人痛恨了……
话说回来,制度没有先进与否,历史必然会选择最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制度。
生产力达不到的时候,强行推广“先进”制度就是揠苗助长。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皇权不下县”。早期下县的性价比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亏本的。
但要说明的是,“皇权不下县”只是一种表述方式。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再往下就没有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吏。那句话是从这方面来的。
以户籍鱼鳞册制度为代表的人口、赋税管理制度仍然体现出朝廷对乡村的直接控制。
而且,知县全部由朝廷直接任命,知府、巡抚理论上是没办法插手的。知县的奏章甚至可以直达皇帝案头。从这一点看,理论上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可以说比后世还要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