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吧

零点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东周列国传奇 >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游列国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游列国(第3页/共3页)

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其实,绝粮,跟随者饥饿、生病,所有人垂头丧气,这些肯定是真的。而讲课、弹琴、唱歌,或许也有,不过是勉强为之。因为腹有雷鸣,如何泰然处之?总之,孔子一行被困七天之久,大家都弄得很狼狈。

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记载:孔子的心情很糟糕,发起了牢骚。他对子路说:“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何弄到这个地步?”

子路是个直肠子,他说:“我猜想,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达到‘仁’的境界,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要不就是我们还没达到‘智’的境界,别人不相信我们?”

孔子听了这话,心情愈发烦躁,他说:“有这回事吗,仲由?假如仁者一定能取得信任,哪里还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的主张一定会被践行,哪里还有王子、比干?”

子路被问得不知所措,只好诺诺而退。此时,颜回来了。孔子又拿相同的问题来问颜回。《史记》载曰:

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颜回确乎比子路聪明的多。他不像子路那样怀疑自己,而是坚信老师的理论没错。他说的是,因为老师的理论至高至大,所以天下泛泛之辈不能容纳。他又说,夫子之道如果研究不出来,那是我们这帮人的耻辱,可我们已经把这个“道”已经研究好了,但列国当权者眼拙,不能采用,那么,可耻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最后他还来了一句:不被容纳怕什么?夫子您不被容纳,才显出谁是真正的君子!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颜回这么说话,做老师的没有不高兴的。孔子于兴奋之余也把颜回捧一把。他说:“是这个理啊,颜家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的钱财,我愿意给你当管家。”

到了第七天,楚昭王的军队来了,孔子等人终于得救,都去了楚国。

楚昭王见到孔子后,听他鸿篇大论的谈了一番他的理论,当即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认为孔子是个古今罕见的圣贤,一心想把他留在楚国,于是想给孔子封了一块地。楚国令尹子西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来给楚昭王进言。

子西说了一堆话,最后表明意思,他说:“总而言之,孔仲尼不是一般人,他的弟子中能文能武、德才兼备者众多,假如让他得到一块土地,这对楚国来说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了。”楚昭王最终打消了任用孔子的念头。

孔子在楚国不得重用,又萌生了想走的念头。

有一天,子路驾车载孔子出行。对面来了一辆车,车上坐着一名“狂士”。据西汉人考证,此人叫做陆通。这陆通见孔子迎面而来,便唱道: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意思是,“凤凰啊,凤凰啊,为何运气这么差?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未来却还可把握;算了吧,算了吧,如今从政的人都挺危险呀。”

孔子听出,这是劝他隐退的意思。他赶忙下了车,想和那个“狂士”谈谈。不料,那“狂士”竟在马屁股上挥了一鞭,避开孔子,扬长而去。孔子望着远去的“狂士”怅然若失,终究没说上话。

这件事情后不久,孔子便叫学生们收拾行装离开楚国。他有两个打算,要么去卫国,要么回鲁国。他觉得,虽然他的那套理论不被卫国人采纳,但至少卫国人对他很客气。鲁国是故乡,想回去自然没问题,只是面子问题。想来想去,他决定去卫国。

孔子六十三岁的时候,又回到卫国。卫出公一如既往的对他很客气,并且还请他做大夫。但孔子已无心从政,推辞了。

孔子等人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那时候,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季孙肥继承了他的爵位。季康子(季孙肥之别称)想振兴家业,需要能人辅佐,于是他想到了子贡。于是他派人到卫国来,请孔子和子贡回鲁国。而此时的孔子早已在四处碰壁的失败中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已经年老,就算还想跑,也力不从心了,最终他决定结束这种东游西荡的生活,回鲁国。

子路和子羔留在了卫国,其他人都跟着孔子回了鲁国。

孔子等人回到鲁国后,子贡和冉有做了官。其余的人,有的去了别国做了官,有的去别国办起了“私学”,还有一些人继续跟着孔子做学问。

从此,孔子的学生纷纷走向社会,可谓遍及天下,人才辈出。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孔子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两件事情上,一是编书,二是教书。孔子重新审定编撰了《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即六经。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本书是《春秋》。这本书主要记载的是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也就是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间的天下大事。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这段时间又叫做春秋时期

(本书完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