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此语出自晋代名医杨泉在《物理论》,对于医者,如果不是仁爱之人,不可以将性命托付给他;如果不是耳聪目明、通达事理之人,不可以任用他;如果不是廉洁、淳朴、良善之人,不可以信任他。所以古代聘用医生,必定选任名家大族的后人,他们具有仁恕博爱的修养,才智通达,心思缜密,能知晓天地神灵的运行秩序,能明了性命吉凶的定数,处理虚实的分界,确定顺逆的节序,推求还原疾病的轻重变化,度量用药剂量的多少,认识深入,细致入微,不会疏忽细小的病情,这样的医者才能称为“良医”。
且说张轨奉诏去民间去请皇甫谧,前往新安经多方打听,才得知皇甫谧已不在此处,有人提议前往山阳郡高平县去寻,张轨便快马加鞭,去往高平县。
到达高平后,经多方指引,终在鸟语花香处,清波碧草间寻到此人,见在石桌石椅上有两个老叟在讨论医术,两人争论不休。
左侧老叟道:“前几日我在泰山郡治得一妇人,此妇有子在身,却小腹疼痛,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依贤弟之见,当用何药?”
右侧老叟道:“定是妇人素体血虚,当补血养血,止痛安胎,需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以益气血生化之源。”
左侧老叟哈哈大笑道:“我所用药物与你不同,我所用方中有艾叶暖宫止痛;阿胶、地黄、当归、川芎养血滋阴,和血行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养血温经,缓急止痛。”
右侧老叟怒道:“你这老匹夫,又不曾告诉我此妇人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我自当血虚而治,你当虚寒而治。”
左侧老叟见他中计,哈哈大笑,右侧老叟心中不爽亦问道:“上个月我曾在徐州医治一人,此人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膈烦闷,喘咳气逆,咳痰不爽,兼有发热无汗恶寒。依仁兄之见,当用何药?”
左侧老叟捋了捋白色胡须道:“似此当用射干、麻黄宣肺平喘,豁痰利咽;细辛、干姜、半夏温肺蠲饮降逆;紫苑、款冬、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再用大枣和中。此方具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之效。”
右侧老叟亦哈哈大笑道:“我所用非此良方,我用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干姜、半夏化痰降逆;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此人表寒较甚,又加桂枝、细辛;再加芍药疏理气机之升降,此方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效。”
左侧老叟听罢,亦不爽道:“你这匹夫,当告诉我此患者口干欲饮,咳黄痰等明显症状,怎得说的模棱两可。”
右侧老叟笑道:“你不亦是如此?”左侧老叟听罢,也随即哈哈大笑。张轨见状,上前询问,一问得知:
左侧的老叟名叫王熙,字叔和,高平人,一生有两大功绩,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擅长脉学之理,著有《脉经》,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对脉学影响甚大。另对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叔和对其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右侧的老叟名叫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人,后徙居新安,其有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