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的话记录下来。
到了太学这个阶段,教谕们的教授方式与过往的学堂教育截然不同。以往学堂里的教谕可以花大把的时间来将每一堂课知识的要点讲得很细很慢,学生将这些要点都记下来,然后来回翻看。所以学堂教育并不会让人拉开太大距离,只要认真听课,记下知识要点,好好复习,在“国考”中的成绩一般不会太差,都是能够考进太学的。
而到了太学,太学教谕们会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直接将知识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这时,就是考验一个人大脑能力的时候,也是真正拉开每个人差距的时候。
教谕们可不会等你一笔一划地将讲解的要点一一记录在本子。学生们只能依赖聪明的耳目,将携带知识的信息录入大脑,然后自我进行处理分析。
虽然在课下,学生们可以向教谕们请教问题,可是教谕们并不会将问题讲得很透彻,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大致的方向,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意识。
如何去理解知识,借此去解决问题,都是要靠学生自己的能力。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确适合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汲取到足够的知识。可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思维迟缓,人有点愚钝的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公平。
不过学生们可以向教谕去询问问题,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弥补上了这方面的缺漏。
可是学生的人数是远远多于教谕的,教谕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自然也就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这时候就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归纳整理问题,优化知识结构,将每一个问题之间分清主次。
询问时,才能省时省力,争取将每一门功课中,自己所接触到的部分都理解清楚,融会贯通。这也算是这些思维迟缓学生的一条出路。
既然不能充分吸收知识,那就把自己吸收到的都了解透彻,在吸收率上实现弯道超越。
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固然能够在“填鸭式”的教学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可是这样却会很容易出现“贪多嚼不烂”的情况,给那些思维迟缓的同学以弯道超越的机会。
“万紫千红”和“一枝独秀”都是世间难得的美景,都能为世人带来美的享受。
时间就在鲍教谕的讲课声中匆匆而逝。一堂课下来,思维敏捷的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至于那些细枝末节,亟待去解决的问题已经一一地列举出来,显示在脑海中,然后去询问教谕。
周明学得不是很费劲,毕竟这些知识,周明已经烂熟于心。也是多亏了那段寒暑不辍的日子,让周明积累了极丰富的知识。听着鲍教谕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周明也是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别人讲述对于知识的另一番理解,再结合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两相综合下,又会得出一番新的理解。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为全面,周明也是乐在其中。
随着教室外,下课钟声的按时响起,鲍教谕宣布下课,离开了教室。在鲍教谕离开后,教室里的学生们也都离开了教室,分开来各自做自己的事了。
周明在出了教室后,远远地还能望见鲍教谕高高瘦瘦的背影。此时,在鲍教谕身后倒是多了一个眼熟的身影,他嘴里喊道:“表叔,等我一下。”
等到鲍教谕转过身来时,面对来人,鲍教谕也是笑道:“凌恒呀!你找我有什么事?”周明听到“凌恒”二字,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