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有剑名君子
长安城里,暗流涌动。
李姓皇帝很难得的,召开一次早朝,让不少养尊处优、休闲散漫的达官贵人有点不适应。
朝堂之上,各位臣工、贵胄分为两列,神情肃穆。
“列位臣工,今日早朝,朕有两件事,想跟各位议议,”皇帝陛下淡然说道:“一件事呢,就是西方佛国与魔族大军的战事,需要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另外,朕想在秋后科举取士,让天下真正有才能的读书人,入朝为官,为大唐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办差;”
皇帝陛下平静的俯视诸位臣工,继续说道:“这两件事,牵涉到我大唐千年社稷,诸位臣工不必藏着掖着,有什么想法就提出来。”
“此外,朕最近可能要下一道罪己诏。”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一个个抬起头来,仰视龙椅上的皇帝陛下,纷纷开口劝谏:“陛下自登基以来,文治武功,千载一帝,四海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八方无不臣服,为什么要下罪己诏?”
“是啊,陛下仁德温厚,为我大唐千秋万载之江山社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
李姓皇帝伸出手掌,轻轻按下臣工们的赞溢之词,温言说道:“列位臣工的意思,朕听明白了,朕自认并非穷兵黩武、残暴伤民之君;
当朕的这心里也很清楚,朕这些年来醉心道德文章,躲在深宫后院,读书画画,填词作赋,附庸风雅,对国事还是不够尽心尽力。”
“想我大唐,其实也并非四海承平,列位臣工也知道,我大唐四夷八方危机重重,西有魔族大军压境,北有鬼族部落为患,东有倭人、海贼作乱,南有大山恶泽巫妖袭扰不止。”
“而大唐境内,百姓饱受夜神教余孽祸害,多地黎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这些,还不够朕下一道罪己诏?”
“诸位爱卿,朕意已决,再无多言。”
……
朝堂上,陷入好一阵子沉默,谁都不敢率先开口,生怕说错什么话,给自己召来杀身之祸。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人家皇帝陛下,可以口口声声自称孤家寡人,可以说一些场面话。
甚至,还可以如这位皇帝陛下,躲在深宫修仙学道几十年,突然心血来潮,说要给天下人传一道‘罪己诏’。
可臣工们不行啊。
就算是那些身居要职,三省六部的大人们,还是那些王公贵胄、皇子皇孙,在这种事情上开口,说不定就触了霉头!
“那就这么定了。”
眼瞅着臣工们不敢吱声,李姓皇帝倒也大度,淡然说道:“众爱卿还是先议议西方魔族大军压境之事吧。”
朝堂气氛,瞬间缓和。
镇北王李存冒出列,踏前半步,朗声说道:“陛下,臣弟认为,对魔族大军、西方佛国之间的战事,咱们不妨一边筹备兵马粮草器械,一边静观其变。
西方佛国向来示弱,可千百年来,与魔族大军战战和和,谁也没有灭掉谁。
这一次派人前来求援,估计又想拉着我大唐往泥淖里陷,实在可恶至极!”
“臣附议。”
“臣附议。”
哗啦啦一阵响,左班武将们纷纷出列,支持镇北王李存冒的建议。
右班文官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按照大唐数百年的惯例,这种坐山观虎斗、委曲求全、寻求和解之道的奏报,不一直都是文官们的专权么?
今日朝堂上,风气怎么有点不太一样?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看向右班文臣们,温言问道:“各位爱卿,你们觉得呢?”
文相张保岭出列,躬身施礼,不疾不徐的奏报道:“陛下,臣以为,镇北王的奏报甚是合理,既不耽误我大唐整军备战,又给佛国、魔族一个明确的态度,可谓是老成谋国啊。”
“此外,”文相张保岭继续说道:“陛下还可以爽快答应佛国来使,我大唐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人族国度,被那些魔族占领,会尽快整合兵马粮草等辎重,发兵相救。”
“臣附议。”
“臣附议。”
文官们纷纷出列,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