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子,可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他。
“这本书当时不少人看过,《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好多人还能记住。其中有一片正道为父记忆尤其清醒: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刘剧决定考考刘畅,就把《素书》的一段背诵出来,看看儿子的反应,这几句话可是自己奉为金科玉律,无可挑剔的,他不相信,儿子能挑出毛病。
“什么意思?”刘畅的眼睛里冒出一圈一圈的倒影,父亲说那么多,每一个子他都会写,每一个子他都认识,可放到一块,硬是不懂什么意思。听不懂这些晦涩的文字,他就听到这个什么也,那个什么也,也来也去,也不知道是也了什么。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刘畅把这些书上的字解释给刘畅听,这些字可是经过很多文豪和留侯本人亲自注释,内容绝不会错。
“父亲,你和祖父一起上朝,在朝堂上,你们也这么说话?说一句,也一下,说一句,也一下?就这一句,孩儿就听不懂。如果我以后当皇帝,谁要是这么也过来,也过去的,我就把他们都变成一个也:哑巴也!有什么话就不能好好说啊!”
“你先别管这些,你先说说,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啊,当然有道理。”
“这几句话如果解释成‘饿了就是没吃饱,吃饱了就不会饿;有足够钱的人是不穷人,穷人就是没有足够钱的人’就更有道理了。’就凭这几个字,孩儿断定,这是假书。”刘畅简直要疯了,说了那么多,自己真的一句都没听懂,没有父亲翻译,自己被他们卖了都不知道。在自己的国家,说自己的语音,自己居然听不懂。
“就这破书,你们还如获至宝?父亲,如果你当了皇帝,马上让张家交出真书,交不出就用笼子关起来。”
父子间的山路对话,给刘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自己,心中的怨念也没那么多了,也接受了现实。父子间的对话,后来被随从传给了张道达,吓得张真人连夜掘开张良的墓,将陪葬的张良的手稿焚毁,这是后话。
三天后,他们终于走出了大山。
“公子确定不与我们一路去黄石寨?”他们知道这位公子的身份,主人走的时候就交代过,不过,真人也交代过,让他们依旧按公子称呼,除非当事人要求,否则不得改变。
“我们就不去打扰真人的修炼了,在山中我们父子无法生存,在这民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回去替我父子多多感谢真人伸出援手。”这次野外逃生,刘剧的品性也改变了不少,最少,知道说感谢的话了。以往,可没这个坏毛病,感谢?你们能为本皇太子效劳,是你们的荣幸。
果然,俩随从听说皇太子要他们俩转达来自皇太子的感谢,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连话都不会说了。
打发走两人后,刘剧注视了一下四周,这里不是泉鸠里,这点刘剧可以肯定,因为,泉鸠里是山区,而这里不是,这里的前面是很大的平地,人口也比泉鸠里稠密得多。
既然不到黄石寨,他们就面临再一次的选择:往哪去?
黄石寨,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不敢去,儿子说的对,张家,是聪明人之家,聪明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审时度势,会明哲保身,他们的急流勇退就是很好的例证。张道达虽然邀请了自己,可张家不是张道达一个人的。
可到底去哪呢?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进城,要么出关,往东是函谷关,出函谷关后,跟随商队北上,翻过秦岭就可以进入大漠,这条路虽遥远,但比较安全,尤其是进入大漠后,就天高任鸟飞了。刘畅比较愿意选择这条路,但这条路安全是安全,他们没银子,他们要想办法边走边挣盘缠,也就是比较辛苦一些。
进城呢,比较近,但也比较危险,毕竟太子出走没过多久,风头没过,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抓捕,但在城里,他们生存的手段要多一些,没那么辛苦。
“进城”刘剧最后决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