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三十分钟。
这八十分钟是不能动的。
裴阳还留下了三十来分钟给自己,他也想掺点儿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掺私货。
毕竟裴阳还有一个成为大导的野望。
而大导都是善于掺自己东西的。
他想要把他认为青春的这种迷茫中掺杂着喜悦的朦胧的情感完美的表现出来。
那种感觉就像是露珠结晶在雪松针叶上折射的清晨第一道光,就像是是山泉不急不缓不争不抢的静静倒映月色。
裴阳细细的剪辑着,顺便体会着他还尚存不多的青春。
剪辑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一部分原因是你拍摄了很多的素材,你有很多不同的片段供你选择,你也因此有了许多搭配的方式。但这些组合有好有坏,还带有必须性。
你只能挑选一种尽可能完美的组合方式,而这个过程即是不断试错,不断推翻上一种选择的过程。
而这些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片段,但无论怎么剪,都不可避免会舍弃一部分,这种感觉就像是抛弃战友,抛弃孩子。
裴阳真的很痛苦,不单单因为选择恐惧症。
而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剪辑是一种很吃灵感和经验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剪辑鬼才都很年轻,因为他们有充沛的灵感,剪辑大师的年纪都比较大,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裴阳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年轻,有用不完还时不时就再跳出来的新的灵感。
但他很没有经验,属于那种连学院派模板化最低b-级都没有。
所以他的剪辑等于一场豪赌,要么一举成功,成为一代剪辑鬼才,片子成功,大卖,以大魔王的身份突破大赛海选,要么就直接失败,把好好的拍摄片段剪成一坨shit,钉在华夏电影史的耻辱柱上。
裴阳当然很努力,因为他不想名留青史(没有黑毕导,真的)。
所以他很后悔没有留几天体验卡的时效,用来搞剪辑。
他此时就在细腻程度和温暖程度的选择中发生了矛盾。
倘若他用了柯景腾的细节表演,会显得柯景腾的人物很丰满,但也因此会造成故事过于温暖,超出了裴阳要的那种淡淡的朦胧的感觉。
这也就反应了一个问题:在电影中,是人物为故事服务,还是故事为人物服务。
你的电影中,是要用人物来讲故事,再来反映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