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解决之法?”
谌洛顿了顿,说了一大堆徐乐听不懂的词汇:
“除以战养战之外,应盐铁官营、行酒榷、均输之法,以行告缗令辅之……总而言之,若我朝欲彻底驱逐匈奴,最好实行官营手工业为主导的……计划经济。”
这都是汉武时期几十年战争的钱财来源。
虽然一定程度上会给百姓带来压力,但这是筹集军费的最快方法了,以至于儒生们天天喊着“请烹桑弘羊”。
“亭长可否详细讲讲?”
“内容庞大,一时半会儿恐很难说清。这样吧,吾脑海中藏有书籍《盐铁论》一册,改日有空将之写下供汝诵读。”
“嘿嘿,谢亭长!”
徐乐咧开嘴,笑得跟个食人花似的。
恰时,庾易淋着雨慢吞吞走了进来。
他从怀中摸出一卷简牍递了过来:“亭长,此乃今日来此求学之人的名册。”
“放下吧。”谌洛抬头问道:“为诸生准备何饭?”
“每人粟米一碗、豚肉片三块、煮菽一碟。”
“再给每人呈一碗肉汤吧。谨记我们是正规学舍食堂,手别抖,保证汤里能看见肉沫。”
庾易迟疑片刻,有些反应不过来,不过还是拱手执行。
徐乐沉吟:“亭长,一群黔首耳,为何要这么隆重招待?”
谌洛随手拿起新生名册,笑道:
“今日诸生能冒着暴雨来,必然为热爱学习之人,焉能不赏?况且,我这么做亦想让他们知晓,功成名就之日,不必再每日食糟糠、穿不暖了。”
“君用心良苦。”
谌洛笑了笑,没有回声,而是翻阅简牍上的名字。
忽然,谌洛呆愣了,有些惊愕。
“这俩人……”
“亭长怎么了?”
“没事!汝继续核对。”
谌洛意味深长地瞟了正奋笔疾书的徐乐一眼,又死死地盯着简牍上的两个名字:“胶仓”、“枚皋”。
同名同姓,还是蝴蝶效应?
这三个人怎么都来自己这儿了。
如果真的是这两个人,那茂陵学舍就不需担心优秀毕业生的来源了。
这俩人的才学一个顶十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