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内外的暗流涌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红日西斜,天色渐晚,马谡无聊的趴在墙头,思绪翻腾。
他并不知道李肃已经和吕布联络上,却也隐约猜到丁原可能快要死了。
值此危难之际,除了幕后推动者袁家,没有人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其实一开始马谡曾有过挽救汉室的想法,但在切身感受过袁家在大汉的能量之后,他一度息了这个心思。
在四世三公的袁家面前,在意图颠覆大汉帝国的袁绍面前,一切都是徒劳。
袁绍出身于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你“汝南袁氏”,自袁绍高祖父臣袁安起,四代之内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本是庶出,母亲仅是个婢女,在家中地位低下,后过继于伯父袁成(袁成早死),摇身一变成了嫡长子。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令,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后,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又博取了至孝的好名声。之后,因为朝廷已经乌烟瘴气,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虽是隐居,其实袁绍并没有消停,一直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黄巾之乱后,何进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党人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同时也是袁绍的党羽。
再加上天下各地官员,出自袁氏门生故吏者众多,袁绍便以此来左右天下舆论大势。
当时蹇硕见何进重用党人,非常的不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人说:“大将军兄弟执政专权,与天下党人想消灭我们这些人,只因为我统领禁兵,暂时不决,我们应当共同把上阁关闭,急捕杀之。“但中常侍郭胜与何进同郡人,何太后得到灵帝宠幸,郭胜是出过力的。所以郭胜亲信何氏,于是与赵忠等商议,不依蹇硕的计策,并且把蹇硕的信交给了何进,出卖了蹇硕。何进使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斩杀,自己统率其驻兵。
蹇硕死后,袁绍又劝说何进继续出手,除尽阉党,以名垂后世。
两次党锢之祸后,宦官和士大夫已经成了世仇,就连袁家这样的贵族也对宦官颇有顾及,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但是与袁绍不同的是,少帝登基之后,何家与宦官的关系已经从最初的相互利用,变成了主仆关系,何家是主,宦官是仆。何进本人并不想诛杀宦官,何太后对此也持反对意见,但架不住士人群情激愤。
何进被袁绍等士人架在高处,退也不是,杀也不是,只好将此事报告何太后。何太后当然不同意,如当初的窦武一样,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旨意。事后又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以平民愤算了。”じ☆veЫkメs? ?
但袁绍那肯罢休?见何进动摇,又对他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如今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多方阻挠,如此一来何进更加优柔寡断,迟迟不决。
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赴京,对太后进行兵谏。“
其实杀几个宦官何至于要兵谏,但何进不愧是个杀猪的,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可以把自己从漩涡中摘出来,于是下令召并州刺史丁原和河东太守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以清君侧之名招聚四方兵马。
消息传开,京师震动,何太后感到事态严重,匆匆把十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可能觉得卸了权的宦官不足为患,还是把他们放走了。
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各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
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查办。
经过袁绍的不断拱火和挑拨离间,宦官们彻底走投无路了,只能奋起反抗,与何进一决生死。
宦官张让的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儿媳叩头说“老臣累世受恩,现在要远离宫殿,恋恋难舍,请再后一次进宫看望太后、皇上,死也无遗憾了。”于是经过说清,这些宦官们很快又进了宫。
在张让的指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