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送葬又叫“出殡”、“出棺”、“出丧”。
到了程遇村顾鑫亮的家外,就看到在院子的大门两侧挂着两个白色的纸灯笼。上面大大的“奠”字透着一丝凄凉。
从门口进入,正对着的就是顾鑫亮的家人为他搭建的灵堂。
将近三米高,两米宽,两米长的灵堂,三面用巨大的白色塑料布围了起来,正对着院门口的方向是没有遮挡的,明堂的上方是用黑色的防雨布搭建的。是怕突然下雨将明堂破坏。
在灵堂最里侧的白色塑料布上,挂着顾鑫亮的遗像,12寸的黑白照,虽然照片上的顾鑫亮在笑,但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华。
在遗像的下面书有着斗大的“奠”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挽联上写着顾鑫亮的生前概况,而这样的挽联还不只一对,而是四五对。
而在挽联的两侧还有顾鑫亮亲朋好友赠送的祭幛,祭幛很多。在农村祭幛悬挂的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
再往下看就是供桌了,上面摆着很多的菜肴,应该都是顾鑫亮生前爱吃的菜,两旁的香烛高烧,在供桌的左侧还有一盏油灯,时不时的有人往里加油,使其不灭,这盏灯就是“长明灯”。
这种“长明灯”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因为比较费时费力,需要有人专门看着。万一出现特殊的状况,比如风大,或者一个没看住“长明灯”熄灭,可是大忌讳,也是对死者的不尊敬。
所以,大部人都会买那种特大号的蜡烛,能连续燃烧几天,也减轻了守灵人的负担。
而在灵堂门外左右两侧安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
我和阿伟将带来的礼金放在礼桌上,案桌对面的男人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叔,听说是顾鑫亮的舅舅,整个人憔悴极了,收礼金的时候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也没管我和阿伟的鞠躬,就低下了头。
而在另一侧的签到处,我和阿伟写好名字和礼金金额后,就往里走,其实从一门就能听见女人的哭声。
现在终于在灵堂外看见了一直在哭泣的顾鑫亮的母亲。
旁边搀扶她的应该是顾鑫亮的女朋友,两个人的哭声此起彼伏,顾鑫亮的母亲明显已经脱了像,整个人消瘦到只剩下一副骨架,两个下眼窝深陷,上面的眼皮因为长期哭泣已经红肿就像是两个核桃。
眼睛紧紧的盯着面前的黑棺。
黑色的衣服像是一个布袋将阿姨装在了里面,风一吹整个衣服鼓了起来,头上的白色孝带也跟着飞舞。
整个人已经站不稳了,如果不是顾鑫亮的女朋友扶着,好像这个人就会随风飘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