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的。可以说,西魏的行政总管是苏绰,正是苏绰的卓越工作,才使得宇文泰和他的这些将军们与东魏打仗有了物质上的保证。
这是宇文泰和破六韩拔陵、葛荣这些下三滥的起义军的最大不同,军事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后勤的竞争。所以起义军往往气势磅礴、拥兵百万,但除了朱元璋,无一不是死得很惨,不管是李自成,还是黄巢,还有洪秀全之流。
苏绰可以让宇文泰放心地转过身去面对劲敌高欢,但是,军事上双方实力也悬殊过大了,三万对二十万,傻瓜也能算出来区别,宇文泰的三万人全拼光了,高欢还有十七万人。当然,如果你遇到一个白痴统帅,象尔朱兆这样的,那是你的运气。但高欢不是尔朱兆,他的枭雄本色,当世只有宇文泰可以匹敌。
我们可以想象,宇文泰自从与高欢分庭抗礼以来,恐怕没有哪个晚上是安心睡觉的,高欢在很多年里,一直是宇文泰的梦魇。高欢依仗自己兵强马壮,年年对西魏进行攻击。总的来说,虽然都没有得手,但西魏总是处于防御地位,甚至有时候,高欢的大军居然攻克潼关,相信没有人能否认潼关对于长安的重要性。宇文泰知道,照这么耗下去,自己实在没有什么资本再与高欢去争了,别说争天下,能够自保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
但是枭雄宇文泰不甘心坐以待毙,否则他就不是宇文泰了。现在能做的,就是改革他的军制。后世的圣贤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宇文泰做的军事改革,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就是府兵制度。
长久以来,北魏实行的都是鲜卑人当兵打仗,汉族人在家种田的政策。这一政策,有鲜明的民族隔离嫌疑,因为鲜卑人打仗,就不需要缴纳赋税,带有十分明显的福利性质。这也可以理解,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鲜卑人享有一些特权,是可以理解的,人家是优秀民族,为自己谋福利,正是所有统治阶层应该做的。
所谓府兵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农兵合一的制度,既当兵,又种地,平时务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武器马匹自备。
还记得当年的问题少年高欢吗?如果不是因为富二代娄昭君小姐看上他,使他有钱买马,有了资格当兵。否则,至今他可能还是一个街头混混。
宇文泰的府兵的前身由三部分组成:贺拔岳军团、从侯莫陈悦归降的李弼军团以及孝武帝从洛阳带到长安的禁卫军,这些都是鲜卑或鲜卑化了的军队。
所谓鲜卑化,是指还带着浓重的原始部落关系痕迹的组织关系。因为鲜卑在没有掌握北方政权之前,根本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我们前面说过六镇起义的原因,就是因为魏孝文帝大力汉化,从大同迁都洛阳,以鲜卑人为主六镇将士地位大大下降,于是把原因归结为汉化,迫切希望还回到原来的原始的氏族部落关系中。
宇文泰正是利用了这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扫除了建立府兵制的心理障碍。
因此,从一开始,府兵制就带着浓厚的部落性质。宇文泰以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为基础作为府兵的基本组织结构,即一个部落首领带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唯其马首是瞻,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将领(即部落首领)姓什么,他们也要姓什么,够狠。
这种组织结构十分熟悉,当年曾国藩就是在类似的基础上建立湘勇和湘军,以乡亲、故旧、门生等各种关系为纽带,把上下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和整个湘军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一盘散沙。
Team和Group的区别就在这里。
为了从精神上抚平六镇起义对鲜卑人的“伤害”,拉近鲜卑人和上层汉人的关系,宇文泰还用了一招封建帝王经常使用的伎俩:赐姓。
一提起来赐姓,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原姓马的三保太监郑和,或“被姓朱”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我们最开始提到,杨坚既姓杨,又姓普六茹。原因就在这里。
数十年之前魏孝文帝改革,把鲜卑姓氏改成了汉姓,他自己也由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