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也是他疏忽了,接到这个差事,完全没想过竭尽全力。
本来就是不着急的事情,若是做的快了,日后再有此类事务,说不定运费就得下调。
他不急不缓的,还不怎么耽误河运行的日常运输,所以才导致他四个月运了不到四十万石粮。
结果,这不就误事了吗?
廖相爷摇了摇头,转向李长治:“李大人掌管通州郡多年,对这六十万石粮的运输,可有什么见解?”
李长治也是满头冷汗,他能有什么见解,不是已经说了调漕军吗?
除了漕军,再也找不出有这种规模的河运行了。
这个想法刚才已经说了,现在不好再提漕军。
他只得换了个说法:“相爷容禀,民间没有如此规模的河运,着实难办。”
和没说一样!
廖相爷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一旁的桌案,缓缓说道:
“现在调集漕军,朝廷拟定公文下发。之后漕军调配粮船,组织兵士,等到了通州,只怕半个月的时间已然过去。”
李长治的汗珠终于滚落,顺着脸颊淌下来。
廖相爷看着他,再问道:“这么说,李大人是没办法了?”
李长治就像看到了救星,他连忙躬身回答:“下官无能。”
廖相爷暗自摇头,又转向其他官员:“各位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众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叫苦喊冤的多,却没什么实质性建议。
廖相爷见议论不出个结果,抖了抖官服的前襟,站起身来:“去粮仓看看再说吧。”
他想的是,实在不行就让长策河运加紧运输,再急调一部分漕军和粮船,能运多少算多少。
毕竟,昌河是否会发大水还不一定,是否会波及大河更未可知。
廖家世代居住通州,廖相爷对这个地方熟悉的很。
现在仔细回想,若单看万顷仓的选址,其实还算不错。地势平坦,面积够大,车辆进出方便。
但若看整体地势,还真有些低。
一行人就这么出了府衙,坐轿子的、乘马车的,还有步行的,一路浩浩荡荡前往万顷仓。
码头忙碌,仓库这边也不逞多让。数不清的人在各个仓房之间来往装车,之后再运往码头。
廖相爷想起刚才魏玄林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