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我们这也算互惠互利了。”韩平笑了笑,他接着问起房子的事:“对了陈大哥,你说的那处公寓楼具体位置在哪?”
“我说的那处公寓楼离咱们燕影厂非常近,叫和平里小区。”
陈怀恺口中的和平里社区,是为纪念1952年在燕京召开的“亚太和平会议”而命名,区域覆盖东城区北部,和朝阳区接壤,西起安定门外大街,东至北中轴路。
50年代的和平里,大多数还都是荒地,青年沟也还只是一条大水沟。直到中央直属机关的相继落户于此,成片的楼房才拔地而起。
彼时,效仿前苏联的建筑社区是主流,“街坊模式”、“邻里单位”,这些舶来词汇开始植入大家的生活,和平里社区便是如此。
食堂、副食店、澡堂子、礼堂、电影院、医院、学校、幼儿园和运动场,还有公共绿地和各项基础服务设施,都是“街坊”“邻里”中的标配。
话说当年能住在和平里如此令人羡慕,那自然也不会是一般居民了。
自50年代后期开始,交通部、化工部、煤炭部、林业部(农业部)、建筑研究院和轻工部等国家级大部委相继布局在了和平里;其第一代居民,便是这些单位、系统的员工及其子女亲属。
和平里的苏式筒子楼,尖端楼顶,厚实墙体,冬暖夏凉。单元楼“三气”齐全,从和平里一区到十四区,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居民社区。
“这么好的小区,房价肯定不便宜吧?”韩平问。
陈怀恺道:“是不便宜,要是换个人问,我肯定都不搭理他,但你不同。”
言下之意就是韩平有钱,房价绝对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
“你要是说房价在四五万我肯定转头就走,安全不考虑。”韩平补充道。
他是有钱,可也不能为一套房子把流动资金榨干。他明年大概率要去柏林,身上没点外汇干什么都不方便。
陈怀恺让他安心,“放心,我问过了,人家只要你一万块。”
“嘶,一万也不是一笔小钱啊!”
那个年代的筒子楼能有多大面积?
现在他手里有一万块,一套两进的四合院都能买得起。
不过话又说回来,和平里小区不一般,里面住的非富即贵,他虽然不至于想着攀附,可小区规格那么高,也能免去不少麻烦。
再者,筒子楼本身就有溢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陈怀恺摇摇头,“呵,你还真别嫌贵,也就是你想买。看在同厂的关系,又都是导演,房子不会卖你多贵。要是换个不认识的人,就和平里的房子,卖个一万三四都有人买。”
韩平嗤笑一声,“你当一万三四是大白菜啊,整个燕京城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的绝对不多。”
“那你是怎么想的,要是真有心买,我现在就能带你去看房。”陈怀恺道。
韩平又有些担心,问道:“买肯定是要买的,不过我买和平里的房子不会有问题吧?”
“没事的,这些年房子已经松绑,你都不知道,每天都有外地人来京。这些人里没钱的住四合院,有钱的肯定要住筒子楼,是不是?要真有问题,燕京哪还能涌入这么多人口。”陈怀恺道。
“那行,麻烦陈大哥带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