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得到了这些未来朝臣的支持,赵从式就算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也可稳如泰山、屹立不倒,同时还能捞足名声,不可谓不高。
几十年来,能看穿赵从式用意的只有两人,一个叫范仲淹,一个叫韩琦。
这位在京西路房州养老的舒国公,平日里除了远观朝中的百官诸僚外,还格外关注东京城里官家的动向,甚至在宫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官家的一举一动,情绪波动,他都了然于胸。
只有这样,他才能准确地揣测圣意,使他这一脉常青不倒。
譬如最近,赵从式便得知新上任的官家赵顼,最近的心情甚是不佳。
自赵顼即位以来,很是迷恋变法之说,甚至准备兴致勃勃考虑开始大刀阔斧地变革旧制,因而有意任命刚从江宁召入京的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无奈一众宰执尽皆反对最终作罢,这种挫败感使得这位年轻的天子十分不悦。
赵从式精准地捕捉到了赵顼微妙的心理变化,作为一名年轻气盛的皇帝,刚刚即位正是大展身手之时,必不可能因一次失礼便偃旗息鼓,接下来最迟明年定然有大动作,任何阻碍变法的朝臣与舆论,都会成为天子的绊脚石。
对于变法一事,赵从式向来持中立态度,作为一名年迈的皇族,因循守旧是他骨子里流淌的基因,但他也曾看到了昔日庆历新政的昙花一现,常常深感惋惜,不可否认当初那批庆历旧臣尽是杰出之辈,也确实令大宋看到了富国强兵的希望。
所以,既然赵顼有意变法,赵从式自然也开始转了风向于是,如何才能投天子所好,便成了赵从式这段时间殚精竭虑考虑的事情。
今天上午,他刚收到了三子赵世恩从东京城来的书信,言称对前往京兆府任职兴趣不大,这让他略略有点失望。
赵从式膝下有三子,长子世谟任右骁卫大将军、窦州刺史,可惜英年早逝,被朝廷追赠为随州观察使、汉东侯,仅剩的两个儿子分别是羽林右军大将军、茂州团练使赵世采,方武卫大将军、梅州刺史赵世恩,皆是赵从式中年所得,正是风华正茂。
二子赵世采乃庶出,整日又沉湎诗词书画,到处交友流连,令赵从式很是不喜。
因此长子故去后,赵从式便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三子赵世恩身上,赵世恩作为舒国公府的继嗣常驻东京城,又娶了开国勋贵曹彬之后,曹家的女儿,同时因长相英俊、谈吐过人颇受太后高滔滔的喜爱,在东京城里很吃得开。
近日西北边境不稳,天子除了调兵遣将之外,又派出了钦使出巡陕西路,有意点赵世恩同往前行,可不知何故却被赵世恩以身体有恙婉拒了,但此事并没有事先告知父亲赵从式,在信中也未解释详情,令赵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