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接受何皇后的邀请来教导刘辩,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抱着将来刘辩登上帝位后能够扶持古文学派的发展,让更多的古文儒生进入朝堂。
他一个人支撑不住古文学派的发展,必须得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古文学派不是没有其他大儒,但是都在乡野,没有进入朝堂的机会。
“不知卢公可否讲述一下古文跟今文的区别?”刘辩挪动了一下屁股,坐正了身体。
“今文治公羊,古文治礼记。一者尊孔子,一者尊文王。一者高居庙堂,一者遍布乡野。”卢植想了想,将两者的区别用十分简练的话语讲了出来。
刘辩恍然大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指的就是公羊传,武帝需要公羊春秋里的大复仇理论来完成对匈奴的思想动员,那么在惯性的引导下,治公羊的儒生自然能够有更多机会踏入朝庭。
“我听闻北海有一名士名曰郑玄,不知是所治何经?”刘辩随后有些好奇的问道。
“治《礼记》,与臣一同在马师下学习,也就是臣的师兄。”卢植回道。
“那蔡邕呢?”刘辩接着问道。
他知道蔡邕也是大儒,更重要的是蔡邕有一个女儿名叫蔡琰蔡文姬,本为蔡昭姬,为了避讳司马昭改为蔡文姬。
“蔡邕师从故太尉胡广,治公羊。”卢植耐心的回答了刘辩的问题。
“听闻蔡邕的琴艺的书法乃是双绝?”刘辩接着求证。
“然也,天下少有人能及。”卢植点头说道。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蔡邕的琴艺和书法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卢植并没有因为门户之见而去贬低蔡邕。
“不知蔡邕如今身处何方?”刘辩笑着问道。
卢植心中一沉,这小子该不会转投蔡邕门下吧?
“如今避祸于吴地之间,已经快十二年了。”卢植耐心回道。
“也是得罪了中常侍?”刘辩以十分确定的口气问道。
如今这个世道,能让大儒四处逃命的一般都是因为宦官,或者说是因为他的父皇刘宏的旨意。
两次党锢,让宦官权倾天下,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权贵之一,有了皇帝的支持,士人自然没办法与宦官对抗。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厮杀,宦官与士人也已经杀红了眼,宦官厌恶士人的同时又不得不招揽愿意投靠他们的士人,因为治理国家还需要士人,皇帝相信他们宦官是为了争夺权力,但是宫里的宦官人数就那么多,如果要让皇帝满意,那就得借助士人的力量。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