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庄公这位雄才大略的春秋初期中原小霸,迅速作出反应,将流亡于郑国的宋国公子冯武装送回宋国即位,即宋庄公。
但郑齐鲁同盟的鲁国和齐国,同样肩负维护周王朝礼法的重任,摆平了郑国,难道不用摆平鲁国和齐国么?
宋国人继续行贿,连郑国的亲家陈国也得到了大把好处。
宋国人将家里的宝贝都用上了,用了多少钱我们真的不知道,反正这一轮行贿下来,宋国的国库基本是搬空了。
其中对于鲁国,居然还将国之重器郜鼎拿了出来。
鲁桓公看着这个郜鼎,那个激动啊,急命人搬进鲁国太庙。
鲁国太庙,那是祭祀周公以来历代鲁国国君的宗庙,见这位年轻的国君如此急不可耐将郜鼎运进太庙,众人议论纷纷。
显然,把礼仪当成第一要务的鲁国人是看不惯鲁桓公这个举动的。
这个郜鼎虽然珍贵,但本来便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东西。
因为这算是赃物,是宋国人强行从自己的附庸国郜国那里夺来的。
郜国,原本是一个姬姓伯爵中原诸侯,春秋初期便沦为了宋国附庸。
按理,宋国作为郜国的宗主国,理应保护好郜国,结果却把人家郜国的传国重器郜鼎,给保护到了自己家里。
这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郜国已经被灭了,因为不再有人祭祀郜国列祖列宗了。
郜国原来是一个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
春秋初期,郜国成为宋国附庸,后被宋国所灭,成了郜邑。
公元前713年,齐、郑、鲁三国联合讨伐宋国,宋国大败。
战后,郑庄公将取得的宋国重镇郜邑让给鲁国。
这一次,宋国为逃脱中原诸侯对宋国的讨伐,对郑、鲁、齐、陈等国予以重贿,将郜鼎给了鲁国。
鲁桓公大喜,鲁国中有一部分人却很不高兴。
鲁国上卿、司寇臧孙达当即上书表示反对。他的这次谏言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文章很长,我们也就不转载了,中心思想是这样的:
作为国君,应扬德行而阻邪恶,从而成为百官表率。其实这样还不够,还要担心不能犯错,这才可以彰显美德,成为后世子孙榜样。
一切都是有规矩的,一切规定都是有用意的。只有上下都按规矩来,才会体现礼法的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