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陛后,朱棣听了刘宽的话忍不住双眸发亮,露出喜色。
六边形战士意思他不太明白,但“好圣孙”无疑是好话。
且听刘宽前面的话,这“好圣孙”也不像说李景隆为“战神”那样的嘲讽之语。
‘按着刘宽所说,高炽虽不喜军事,却很聪慧,尤善治政,军事上至少能守城。’
‘高煦则类我,勇猛善战,军事天赋极高。’
‘不仅两个儿子如此出色,就连长孙都被文臣们认可为好圣孙,甚至被后世人评价为那六边形战士。’
‘如此看来,我朱棣的种不是一般的好啊——至少比大哥强多了。允炆得即皇位,有父皇留下的雄厚底子,却四年就输给我,实在无能。’
‘如此看来,我能靖难成功,岂非天命?’
想到这里,朱棣下意识看了朱标一眼,顿时心虚。
‘我怎么可以有如此想法?实在是对不起大哥。’
‘如今咱们既从刘宽口中知道那些事,雄英多半不会在明年病逝了,大哥应该也不会在十年后病逝。’
‘只要允炆不上位,我就不该妄想。’
‘可要是大哥、雄英最终还是死在了父皇前面呢?’
想到这里,朱棣即心热又心虚,几乎不敢看朱标。
他努力摒弃心中不好的念头,转移注意力,去听前面的谈话···
朱元璋问:“这好圣孙、六边形战士,该不是嘲讽之语了吧?”
刘宽想了想,却不太确定地道:“不算是。”
“什么叫不算是?”
“陛下听微臣讲完或许自有评断。”
“你讲。”
刘宽略犹豫了下,道:“朱瞻基出生于历史上陛下故去的那一年,据说当时当时朱棣做了个梦,梦见陛下将一个大圭赐给他。”
“因此,朱棣原本就颇喜欢这个嫡长孙,后来随着朱瞻基渐长,表现得十分聪慧好学,且文武双全。”
“另外,相较朱高煦,朱瞻基长相上更像朱棣,于是朱棣经常将其带在身边教导。”
“永乐七年时,朱棣带着朱瞻基一起巡视北平,次年北征蒙古时,更是让朱瞻基留守北平——当时虽未迁都,但北平已然被朱棣视为副都,北征军的大本营。”
“又过一年,也即是永乐九年,朱棣宣布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想要以此事宣告太子之争的结束。”
“不过既有朱棣靖难成功的例子在前,皇位之争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结束。”
“事实上,朱高煦以及嫡三子朱高燧都没死心,一直在谋划夺取太子之位。”
“这两位在永乐时期都做了不少小动作,具体之事微臣自是无法都记得,但有件事却印象深刻。”
“朱棣晚年有次病重,宫内一些侍卫、太监便伪造遗诏,欲毒死朱棣,废太子朱高炽,拥立朱高燧为帝。”
“后世都猜测这是朱高燧授意的,只不过朱棣不想家丑外扬,才对外宣称朱高燧不知此事,将其摘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