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也不敢怠慢,又亲自问了一遍,结果还是这一套词,于是立刻向昆明舰发出报告。
听完了罗岳的讲说,夏博海沉思了一下,道:“好吧,罗排长你们不要急着回长白山舰,先在昆明舰上等一会儿,听候命令。”
罗岳忙又敬了一个礼,道:“是。”然后才退出了办公室。
――――――――分割线―――――――――分割线――――――――
罗岳离开之后,办公室里又只剩下三个人。一时谁都不说话,都在思考消化罗岳刚才说的话。
因为这一次撤侨编队是临时组成,因此担任指挥的三人也都是临时抽调,组成的编队司令部。不过他们三人都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中层军官,而且全是年富力强,才被委以重任,如果这次能够圆满的完成了这次撤侨的任务,三人回国之后都全得到不同的晋升。
编队司令员夏博海,今年四十五岁,正师级、大校军衔,这次任务之前,担任南海舰队第二驱护支队副司令,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将会晋升少将,而他下一步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出任第二驱护支队司令员;一是出任首艘国产航空母舰的舰长,将来有可能担任航空母舰编队的司令员。
政委秦铮今年四十六岁,也是正师级、大校军衔,这次任务之前,担任南海舰队第五两栖支队政委,这次任务之后,将可能调到南海舰队政治部任职。
副司令肖建军最年轻,只有四十二岁,是副师级、大校军衔,此前担任南海舰队第四驱护支队副参谋长,极有可能晋升为参谋长。
不过三人虽然是临时搭成的班子,但并不是第一次在一起共事,其实在军校的时候,三人就是校友,不过夏博海和秦铮是同届,而肖建军比他们低三届,但三人还是同校了一年,只是在校园里,三人到并没有什么交集。
三人的第一次实际上共事是在二十多年以前,护卫舰湘潭舰上,当时肖建军刚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湘潭舰上当观通员,而夏博海和秦铮己在湘潭舰上服役两年,并且都己经是小组长,这一次三人共事了三年多,因为是同一所军校毕业,因此互相之间的交情不错。
而第二次共事大约是在十年前,三人在驱逐舰广州舰上又聚齐,而那时夏博海己经担任广州舰的副舰长,而秦铮是副政委,肖建军任航海长。这次三人共事了大约两年多的时间,就又各自调任。因此这一次撤侨任务,己是三人第三次在一起共事了。
沉寂了好一会儿,夏博海首先道:“天津机械局是什么东西。”
秦铮道:“天津机械局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时候,官办的军用企业。在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由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一开始叫‘军火机器总局’,在同治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改名叫做‘天津机器制造局’,光緒二十一年就是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主要的业务是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并且还有炼钢。还曾建造中国第一艘潜水艇、挖泥船、舟桥船。是洋务运动最早兴办的四大近代军用工业之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后来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烧毁了。”
原来秦铮在军校学习时是主修军史专业,平时对中国近代史颇有研究,而且正在着手写作一部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因此对天津机械局的情况十分熟悉,说起来也如数家珍。
肖建军有些意外,道:“那个时候就能造潜水艇了,有这么厉害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