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瑗与孙复的经历类似,也是历次科举不中,退而讲学。
区别就在于,胡瑗在六七年前就得范仲淹举荐,晋升官职,在宫中混了几年,已经有了一些派系。
可以理解为范仲淹为了帮助孙复拉知名度,省得自家儿子的师傅久无出头之日,也可以理解为孙复更加容易掌控。
只不过后者这个猜测就有些居心叵测,有些小人之心了。
范仲淹给出了自己的考虑,接下来就是吕夷简了,只不过吕夷简致仕,眼下不在朝廷,赵祯便着一个小黄门专门去吕夷简的府中询问此事。
就这样,这场大朝会至此结束,多少人心中波澜起伏。而经由此事,群臣百官心中,第一次深深记下了赵昕的名字与面孔。
尽管那江河之说是曹皇后教导,但是能够选择一个恰当适合的时机说出来,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后者还要更困难一些。
好比后世写作文优美句子那么多,如何加以整合,形成符合文章主旨的段落,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狗尾续貂,华而不实,就是笑话而已。
若是让他们明白,这番言辞乃是出自赵昕之口,并未有曹皇后的参与,也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最开心的人,莫过于赵祯了,赵昕提出来的这江河之说,完美地帮助他缓解了朝中党争激烈的政治气氛。
两党原本势同水火,互不相容,这下两党皆水,各有千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岂不妙哉。
而这一点,也可以说是赵昕的一点小心思了,或者说,改变原本历史潮流的小心思。
庆历新政,若是以范仲淹上书至其离开权力中枢算起,则前后实行不过一年,若是以范仲淹上书至韩琦最终离开权力中枢算起,则也不过是一年半的时间。
实在是太短了,范仲淹很多的想法,根本没有得到实行,就离开了权力中枢。离开之后,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也被废除。
赵昕不愿意看见这个局面再演,故而,说了那一番话,但求这场矛盾能够有所缓和,如此,于国于个人而言,都是好事。
可以说,这是赵昕重生以来,第一次主动影响朝政,且看最终结果如何。
回到宫中之后,曹皇后已经从前朝听见了这个消息,一双眼睛看着赵昕,似乎想要把赵昕看透。
她自己心中自然是知道,可没有和赵昕说过这些,而以苗氏的性格,断然不会让赵昕说这些,哪怕是说了,也不会让赵昕在朝堂上面公开说。
所以,不管是赵昕从哪里听来的江河之说,最终决定说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