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滕案的缘故,九月的接下来时间,范仲淹等人几乎没有做什么实质性改革,一切萧规曹随,好像将自己当初上书所言内容尽数忘了一样。
那段时间赵昕看见的报纸之中,又出现了晏殊的诗词,清新优雅,不带半点政治的肮脏。
现在赵昕都知道一个办法去鉴定朝堂有无要事发生,那就是看报纸上有无晏殊的诗词,有的话说明最近没有大事,是以拿晏殊的诗词过来凑数占篇幅。晏殊大人可真是官场的长乐老,一般人可写不出这等诗词来。
到了十月,蛰伏了一段时间的范仲淹等人,终于开始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十月十三日,范仲淹举荐张昷之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王素为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沈邈为京东转运按察使。这三人都不是范仲淹,以往也没有任何关联,甚至于这王素乃是王旦之子。
而王旦与吕夷简可是亲家,还是很亲的那种,亲到超乎你想象的地步。
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中进士三甲,是年王旦知贡举;咸平四年(1001年),吕蒙正(吕夷简的叔叔)任首相,不久后罢王化基,擢王旦为参政。
王家与吕家不仅仅有官场的提携关系,同时还有极深的姻亲关系,王旦长子王雍娶吕夷简长女为妻;王旦的小女儿又嫁给吕夷简之子吕公弼(这个也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就是王素这样的人,范仲淹等人提举上来,别和我说什么知人善任,慧眼识珠这样的鬼话,看了这么多要是还这么认为,就过于天真了。
一句话总结:范仲淹通过提拔吕夷简派系之人来缓和矛盾。
范仲淹等人释放出来了缓和的讯息。剩下的张昷之和沈邈,也都是各有各的关系,这里就不废话了。
这个举措无疑是明智的,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一时间为之缓和下来。那几天赵昕看见的赵祯都是面带笑容的,毕竟朝堂相安无事,不是整天互相指摘谩骂,赵祯也轻松许多。
当然,范仲淹举荐这些个或是中立派,或是政敌的子弟,也并不全是为了拉拢政敌,还有着更为深层的考虑。他们的官职都是转运按察使,负责监察地方不法事。
在任命下来不久,二十一日,范仲淹奏复置诸路转运判官,仍诏中书、枢密院同选用。正式开始准备扩张权力,加大对地方的监察。
安排诸路转运使兼职按察,也是庆历新政的内容之一,符合范仲淹十项改革主张中的“推恩信”“重命令”,朝廷不要朝令夕改,还要派人下去了解朝廷诏令执行的效果。
这个位置类似于后世的纪委监委,走到哪里,哪里的官场都要震一下,听到两个字,一些人都要昏过去了。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