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地间,一点点取得了生存所需的财富,与此同时便越来越能干了。”少姝又开启了她天马行空的臆想。
“真有意思,就跟少姝姐姐亲见过似的。”少嫆乐呵呵道。
“我才说的,其实画壁上统统都有,跟你亲见了也没啥两样。”少姝冲小妹扬了扬手,“这也是画壁引人流连不去的缘故,初民们先是有了种种想法,再通过艰苦劳作一一实现,每当看到这些,就让人觉得,世人繁衍至今,并不是枯燥的重复再现,而是经过用心地做好了眼前的事,才一步步缔造出来的,这是突破了自身所限的神圣魅力呀。”
少婵被她的说法吸引了,偏过头说道:“照此想来,果然是不简单呐,在困难最为艰巨的初民年月里,意外的天灾又如何防备应对?恐怕难如登天。”
“姐姐且看这幅场面,像不像人们在为终结的磨难普天同庆,共襄盛举?”少姝兴冲冲地一跳。
“磨难,比如说——?”子献饶有兴味。
“比如,像洪灾水患。”
这是少姝心中盘桓许久的猜测了。
“是典仪啊,怪不得,快看他们脸上神采,均带有一股庄重之气,仿佛真有天长地久那么回事。”少婵说完,轻轻地舒出一口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子默背出了这几句,音色不甚高昂,却不经意地用上了在书馆诵读时的语调。
“洪兴作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子献颔首,他读书从不会耽于刻板的字面印象,愿意投入真情实感地去领会,“设身处地,在初民们的眼中,无法抵御的洪害堪比妖魔鬼怪,不,应比那些更为可怖。”
见自己的想法有人认可了,少姝越发笃定:“大禹仁心,历尽千辛万苦治理好洪灾,奠高山大川,建不世功业。源神庙中供奉大禹,千百年来香火不绝,也许在人们心底,依然深藏有亘古往事的印记,以及对它们的绵绵追思。”
“好不玄妙,这些寥寥数笔勾勒而成的人们,虽说大多因年代久远,已然模糊不清了,但他们面容上的神采还能幽微地传达给今人。”少婵看得越多,越是惊叹连连,“许是——人塑造了山水,山水也塑造了人?”
少姝一合掌:“正是,生命的美好是为了获得不同的体验,有喜悦,有痛楚,更有战胜了过往的豪迈!”
少婵只嗯了一声,在火光的阴影中眸光闪亮。
“听大人们讲,咱们高祖王父之前数代,便已在狐岐山上定居过活,再要往前,恐怕就溯至上古了,”子献不经意指向子默方才临摹的少年人,“没准儿,这画上便有咱们郭氏的祖先。瞧那葫芦长得多好,哦,估摸这少年还是称其为匏瓜,也怪不得了,阿翁他老人家会突发奇想,特意嘱咐三叔母将‘小葫芦’移回来栽培,可见是对此地水土心存缱绻,难以割舍。”
(高祖王父:对高祖的尊称,即指有道先生郭林宗。)
子猷笑了,同少姝交换个眼神,说道:“你这话倒也不错,你们都还没有瞧见过,今春水沟的院子里,‘小葫芦’竞相破土而出,簇簇新芽,油青碧绿,别提多讨人喜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