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厨房内,渐渐药气萦绕,这独特的香味,逗留在少姝鼻尖,觉得十分受用。
对母亲所用的药量,少姝已把握得相当精准了。“头煎”一好,她便用厚布垫着,小心端起药罐,将药汁轻缓倒入大碗内,接着续水,放到火上再熬第二遍,这次用时只需上次的一半了,两次汁液混合,是母亲一天要服用的量。
将熬好的汤药搁在灶台上,这样不至于凉得太快。
厨房门边立着一架柏木药橱,分层放着各类药材,最高处摆的是放药方的匣子,少姝踩上马扎取下药方,核对一遍橱中的药草,口中念念有词:“黄芪、当归、柴胡、远志……”,伸手自右边的丫髻中抽出一支簪笔,放到嘴边抿抿湿,在手头的麻纸上写下暂缺和量少的药材,那簪笔尾处削得极尖,因常插在发中的缘故,磨得锃亮。
(簪笔:据文物考证,早在新时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毛笔了,在当时一些粗糙的彩陶上,就有了先民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商场的甲骨文物件上也有毛笔书写的痕迹。最初,毛笔的上端是尖的,可能就是因为古代贤士惯于以笔作簪之故。汉代文人有簪笔习俗,也已经考古证实(如汉墓“白马作”簪笔),彼时笔竿尾端是一个钝尖,方便把笔竿插进发髻当中,既解决了无处放笔的问题,又能做到随取随用。目前最早关于簪笔的记载,出现在《史记 ·滑稽列传》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介休作为古魏地,在春秋战国之交,与西门豹一样在读书公务中簪笔的人想来不在少数。后来,簪笔从随时取用变成了“没蘸过墨的白笔”,摇身一变俨然成为身份符号,呼作“簪白笔”。)
正垂头写着,听到大门上的响动,知道是尹毅来唤她上后山采药,便冲窗外招呼一声:“尹毅哥,我还在攒点药材,就快好了!”
尹毅高声应了。
其母秀英跟着,也快步走进院来:“你这孩子,脚力这么快,在后面喊都没用,赶得我气喘。”
秀英略缓缓,忙奉上带来的点心,思霓一面道谢,一面笑迎他们母子到厅堂坐下。
端来滚滚香浓的茶水,思霓道:“毅儿,慢慢用啊,小心烫。”
“夫人,这茶啊,还是烫嘴的时候香。”秀英说着轻啜一口。
“这么说来,我和秀英嫂一样,”思霓笑,“这么早,你们用过早饭没有?”
“是的夫人,我们刚吃过啦!”尹毅老实朗声答腔,却不知夫人于近处,细心地端详他的双眼。
“秀英嫂,早同你说过,少姝上山采药本不用唤尹毅来,驮药什么的还有骐骐陪着,不如叫孩子回去歇着养养吧。”
秀英听了,却不吭声,只是笑着用手指指儿子,意思是且听他说。
尹毅果然急道:“我不要紧的,夫人,横竖在家里呆着也无事,跟少姝姑娘作个伴也好哇!”
思霓见他坚持,便也不再打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