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深处的“潜龙谷”,是一个人迹罕至、几乎与世隔绝的谷地。中央一块大平原,居住着数十户人家,形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秀丽村庄。四周群山环绕,地势异常险要。一条穿过峡谷蜿蜒盘曲的险径是进出村庄的唯一通路。大雪天,进出小径被雪覆没,外面来人极难发现。
这里没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描写的“卖炭翁”,也没有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财主。这里的住户多为外地逃难来的,虽是八方杂居,却是难得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亲得像一家人。他们种田、打猎,自种自给,与世无争。
可就是这片宁静祥和而又风光奇秀的神奇土地,却为日后孕育出一位武功盖世、威震朝野的大英雄、大豪杰来。
靠东端村尾的钮家,是十五年前搬来此地落户的。据说是家乡遭了水灾,一路辗转来到此地,看中了这里相对安宁而又绮丽的环境,遂在这儿买地买产定居下来。
钮家虽是砖屋土墙,占地却很大,竹篱围墙不下十多亩,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相对来说也算得是“大户”了。不过钮家人十分和善好施,虽买地放租,却很少收租,村里不论哪家有了困难,都能得到钮家的帮助。因此,颇得全村人的尊敬。
村里人从未见过钮家男主人的面,据说是到外地做生意去了,人们也不穷根问底。女主人从不外出串门子,俨然大家气派。一切外务均由老仆钮福出来“奉命交代”。
钮家在搬来的当年添了个公子,取名钮清。提起这孩子方圆数十里内无人不晓,非但长相奇特,方头大耳,浓眉大眼,额如敷肝,比同龄人足足高出一头。而且天生神力,聪慧过人。
有人说他是天下第一顽童,更有人赞他是天下第一神童。
六岁那年,母亲为他请了个老学究,钮清一肚子不高兴,对先生不理不睬,学了三个月还没学会一个字。
先生生气了,对他罚跪、打手心,他皮粗肉厚,任你打个饱,反觉得挺好玩的。先生没奈何,唉声叹气地说:“孺子其笨如猪,不可教也。”
钮清一听骂他“其笨如猪”,顿时火了,闪着眼睛叫道:“先生,你读一篇新的课文给我听听。”
老学究看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旧的都学不会,再读新的干啥?”
他坚持说:“我就要你读新的。”
老学究说:“好,我就读一篇新课文,且看你能听懂几句。”遂摇头摆脑地将一段课文读了一遍。
哪知他声音才落,钮清“哈哈”大笑道:“你听我的!”学着老学究的样子,清清嗓子,背着双手,踱着方步,大声把那段课文背了出来,竟是一字不差。
老学究大奇,只有瞪大眼睛看着钮清的份儿。
钮清突然骂道:“读书有什么难?小爷偏不爱读你的书,看你还敢不敢骂我笨猪。”跳将近来,伸出两个小拳头就打。虽然他只是个六岁大的孩子,两膀却似有百斤力气。
可怜老学究被他一连摔了好几个跟头,跌得鼻青脸肿,狼狈地爬出书房,再也不敢回来了。
钮清自然少不了母亲的一顿责打。
此后又陆续请了好几个先生,但都待不了多久,不是被他打跑、气跑,就是被他惊人的才智而羞跑、愧跑。
母亲无奈,只好不再另请先生,亲自负起了教学的任务。好在母亲的学识也颇为渊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钮清在母亲面前可不敢调皮,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学了一阵子。但他实在是聪明绝顶,任何书,过目不忘,过耳能诵,别人学一年的东西,他只要几天就足够了。没上一年,他已把母亲所会的知识学得差不多了。母亲见爱子如此聪明,心下欢喜,加之也没有多少可教的内容了,对他的管束就松了些。
这下子他可自由了,不时溜出来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捉鱼,上树捉鸟,爬山打猎;春天放风筝,夏天钓团鱼,秋天捉蟋蟀,冬天团雪球,玩得不亦乐乎!他的神童、顽童之名,也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十岁以后,他迷上了练武,天天与“护村团”里的青壮小伙子泡在一起,耍拳舞棒,倒也有板有眼。不出三年,等闲的年青小伙子还不是他的对手哩。
原来,这地方虽远离官府,难得有贪官污吏来敲诈,但却有土匪强人出没,地方上为了防范土匪强人,维护一村安宁,年轻小伙子都习练拳脚,自备火铳、刀矛之类的武器,组成“护村团”。一觉有警,就鸣锣集众,打鼓传令。一家有难,全村齐出,山寇强人等闲也不敢来骚扰。
兰天雪涌,巫峡云封。“潜龙谷”的东面,有一座孤峰,壁立千寻,高插云霄。从村里望去,好似一头巨大的骆驼踱出云海,昂首天外。村里人便唤它叫“骆驼峰”。
那“骆驼”鼻子上,隐约望去,红墙佛阁,好似有一座庙宇。村里人每每想爬上去探望探望,苦于羊肠石壁无可攀登。
寒冬腊月,遍地积雪,无路可寻。
春夏之交,一股瀑布从峰嘴上直泻下来,长空匹练,直注峰下的一个深潭,潭水流出形成一条小河,流经谷内村庄,供应着村里人的用水,灌溉着村里人的田地,然后穿过山腹,汇入扶夷江。此时水势澎湃,早把登峰的路径淹没了。
一到秋天,四山云气又迷住了“桃源洞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