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两首看来,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作为皇帝的行宫,自然也是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沉迷莺歌燕舞的故事,更是成为诗人白居易创作长篇诗歌《长恨歌》的历史源泉。
从诗题可知,杜牧是经过华清宫后创作了三首绝句,这首荔枝诗是第一首,当然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其大意是说在长安回头眺望骊山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的华清宫成百上千的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的烟尘滚滚,妃子们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送来了新鲜荔枝。前两句是描写了华清宫所在的骊山美不胜收的风景,鳞次栉比的华丽宫殿,来衬托皇帝及妃子们奢靡的生活场景,后两句写到从首都长安千里之外进献荔枝的画面,仅是为了博取妃子笑,从而衬托皇帝不惜劳民伤财的为宠爱之人供应荔枝,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女人,杨贵妃是幸福的,有人为她不惜民力博她一笑。这首七言绝句及另外两首诗都是围绕杨贵妃而作的咏史诗,经过华清宫的杜牧,遥想及唐明皇晚年怠政、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皇帝及贵妃作胡人舞蹈以求得恩宠等典型事件,富享圣恩的安禄山却举兵反叛,致使国家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战乱,进而使得李唐王朝开始江河日下,看到深受藩镇割据和党争困扰的政局,或许它已经微微感觉到李唐朝廷摇摇欲坠,故而创作三首咏史诗表达感慨及警示世人。
杜牧的这首诗的主旨,延续了叙述中国历史的传统弊端,将皇帝及上层统治阶级的失误怪罪到一位女性身上,好比商纣王的灭亡归罪于妲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怪罪于褒姒,南朝陈后主亡国怪罪张丽华等。按理说,得到皇帝宠爱乃幸运之事,为其家族带来了荣耀,却不幸遇到了安史之乱,安禄山起兵却打了“清君侧”讨伐杨国忠的名义,作为贵妃的兄长,杨国忠虽然历史评价不高,但是把责任归罪于他们兄妹,似乎有失公允,历史事实毕竟是残酷的,杨国忠被贴上了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的标签,杨贵妃被赋予了红颜祸水符号。安史之乱,首要责任肯定是唐玄宗晚年的昏聩导致,宰相杨国忠责任自是重大,在跟随唐玄宗逃亡蜀郡的途中被乱兵所杀也算是咎由自取,不过要杨贵妃背负祸国殃民的罪名,实属说不过去。据历史记载,杨贵妃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卷入权力斗争,而以自己的温顺和艺术才华而赢得唐玄宗的百般宠爱,至于她与安禄山之间的故事,并不足以成为安禄山反叛的合理解释。杨贵妃的身死,离不开其兄长的专权,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杨国忠为了私利枉顾朝廷安危做出错误决策,承担祸国殃民的责任自是应当,于是牵连到贵为妃子的杨玉环,给杨贵妃贴上红颜祸水之便签,或是文人们调侃或者讽刺所需,而非杨贵妃真有其责。
杜牧的这首诗是根据杨贵妃嗜荔枝的特质而创作,借以讽喻唐玄宗宠幸杨玉环而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正常来讲,单纯的从千里之外传送荔枝到京城,上升至评价皇帝因此而劳民伤财实则有点幼稚。对于爱好荔枝的京城富裕家庭,要想吃的新鲜的荔枝并非难事,朝廷真正劳民伤财的是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和对外战争等,荔枝的上市也仅仅个把月时间,即使每天从岭南专递新鲜荔枝到京都长安,花销可能还达不到庙堂上臣子年俸水平,何以谈劳民伤财,更遑论杨贵妃祸国了。嗜好荔枝之辞,唐代史书上记载了杨贵妃,被杜牧演绎在唐诗中广为流传,在诗词中表明自己嗜好荔枝的,北宋词人苏轼算是较为出名的,他的荔枝诗作以《惠州一绝》或《食荔枝》呈现在今人眼前,是继杜牧之后描写荔枝的名篇,它出自苏轼被贬谪至惠州时所作的《食荔枝二首(并引)》。
《惠州一绝》
(宋)杜牧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