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小小声地说话。
连晓敏一笑:“你咋知道的这么多呢?”
“咱村老支书徐凤民的孙子徐春来,就是去粤省当的兵,复员回来后,讲不少那边的事。”
“……还有,牛棚有一个姜老师,你知道吧,他有一个儿子,听说就是走的那条道,要偷渡去香江,后来音讯全无,姜老师那段时间可难熬了,不到五十岁,头发全白了……”
“……其实这种事不少,还有,小辛屯生产队的知青,有一次跑了仨,听说就是扒火车要去粤省的保安县,要从那边游水过去香江,他们吃不了下乡插队的苦,跑了……”
玉芳一讲起来,眉飞色舞的小样,让连晓敏笑个不停。
“这些话都是大翠奶和胜利大伯家的巧芝婶子唠嗑,你听见的吧?”
小辛屯生产队的事,那传出来肯定是大队长开会听说的,然后再经由他家人,再往外传。
但是此类传闻都是没啥大不了的,说了就说了。
按玉芳的话说,自打运动开始后,这种事可不鲜见。
不少插队知青,还有黑五类分子逃走的传闻,大家上工时东唠西唠,拉扯起话头来没完。
当然这些人的命运,逃走的后续就不好说了,有的被抓住,遣送还是整农场去接受教育都不一定。
更多的人生死不知,音讯皆无,多半都没命了。
“嗯呢呗,晓敏,你说香江真有那么好吗?”
连晓敏想了想,反问她:“玉芳,你说,假如咱家,一起搬去香江,而且没有风险,你愿意去吗?”
这回轮到玉芳笑了:“这咋可能嘛,我倒是挺想看看那个地方咋样的,但那是因为我没有婆家,孤身一人!”
“……我娘五十多岁了,她的亲人,全在三道沟,还能都一起去?哈哈,那大队长先自己把自己抓起来!我娘就我哥一个儿子,我娘不走,我哥他还能走?还有我大姐,在大柳树屯过的好好的,也不能走啊。”
连晓敏只是装作随意地跟玉芳“胡思乱想”式唠嗑,但其实这些事她心里清清楚楚,跟自己预料的一样。
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十六岁小姑娘,前世穿越之前,她都三十三岁了,人生阅历,揣测别人的想法,这些都很成熟。
所谓故土难离,除非经历像郑瑛那种快要家破人亡的人,谁会离开自己生长的故乡呢。
1970年这个时代,生活水平虽然低,但是人的精神面貌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一颗红心”,绝不含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