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他的指挥部就会停在这座没有味道的高山上。
是死活不愿意下去的!
在占领的地方清理完善之前,戚继光都准备不下山了。
这么大面积土地的土改工作,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估计大军又要在这里停歇不短的时间。
戚继光这些日子闲着无事,便招来本地有学识的人,让他们学习汉文,再让懂他们文字和语言的华夏商人在这里互相翻译他们所留下的典籍和文字,拿这些文字和典籍来消乏解闷。
看看异国的文明究竟是什么样。
主要是看看,什么样的文明能培养出印度这样一朵奇葩!
结果看完印度的原教旨主义经文后,戚继光彻底懵了。
他每到一处征战就喜欢收集各类的书籍来观看,到倭国也不例外,只是在印度这次看见的经文彻底惊呆了他。
构思之精巧,逻辑之缜密,对理性之探讨可以说远超华夏!
“这也是为什么殿下曾经说过,现在咱们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字就是诞生于印度的吧!”
即便朱标也不得不说,印度人在数学和逻辑方面确实有一套。
这些东西用在宗教上,所以才孕育出了佛教。
这也让戚继光意识到,朱标为什么要拿下这块地盘。
印度人其实并不蠢,他们在数学方面拥有不下于华夏人的传承和知识,只是这些知识被上层垄断而已。
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夺取回来,对大明的文明也是巨大进展。
在这一点上,戚继光早就没有天朝上国的思想了,来到倭国后,他才见识到倭国的军制发展也有不少优于大明的地方。
目前在印度,最开始对印度的印象是一群奇葩,现在却发现印度人身上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戚继光都将这些一一整理写成了奏折,用电报传输给了朱标。
朱标看完后还跟他探讨了很久,在电报里跟戚继光仔细探讨了印度古代数学的发展和逻辑学的发展。
后来这探讨电报人数越来越多,就加入了身在应天城的张居正和王阳明,大明最顶层的四个掌权者都赞叹起来。
尤其是王阳明!
拿到这些印度原版的佛教经文后欣喜若狂,因为他原本就是个佛教信徒。
所谓的心学,其实就是三教合一,这三教合一,道家文化本来就在华夏文化之中,他所谓的三教合一其实也就是融入了佛教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