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瞪眼,冷哼一声。
这个张璁惯会做人,三句话不离一个夸字。
杨一清也实在不好直言拒绝,况且他所说的,也正是切中要害之事,可惜干涉实在太大。
杨一清瞧了一瞧眼前的张璁,面容柔和棱角刚硬,两鬓稍长,目光真诚。
他实在不忍心,对方陷入滔天的旋涡巨浪之中,于是再次出声劝诫。
“士农工商,官员,商人,工匠,百姓,早已经牵牵扯扯成为一团,你这一动,可就动了大明的国本!”
他意味深长地再说了一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世间的事坏就坏在这里。”
张璁也不反驳,道:“虎尾春冰之境,但却有乘舟梦日之人。”
杨一清瞳孔微缩,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张璁,对方郑重地点了点头。
杨一清这才一声长叹:“罢了罢了,既然圣上有意,身为臣子,我又怎么能不助你一手?”
杨一清心中暗自思索,李太白蜀道难有诗云:“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而刚刚张璁的言下之意,不正是以商汤伊尹代指自己。
那究竟是谁想要提俸,不就不言而喻了吗?
排除最大的阻力,其他的事情虽然看似艰难险阻,也并非无攀越之法。
自太宗奉天靖难之后,便一直恪守太祖祖训,以此为立国之本,社稷之基,这也是为何大明历代帝王皆不敢轻言提俸的缘故。
杨一清捋了捋胡须,沉声道:“大凡石破惊天之事,必须有周密详尽的布局,此事还需细细斟酌。”
张璁点点头,这也正是他来杨一凊府邸的原因,这样的时候往往需要老人的经验智慧,对世事的洞察,以及周全的思考。
婢女添上茶水,杨一清开始为张璁细细道来,如今的朝政格局,各位官员的秉性来历,上至内阁六部,下至翰林院九司。
两人谈了很久,婢女来回添了八次茶水,张璁说得口干舌燥,下意识地又举起茶杯抿了一口,却发现这茶恍若白水一般,淡而无味。
一抬头,杨一清也刚好放下茶碗,两人对视一眼,又是一笑。
文渊阁内杨廷和刚刚放下手中的毛笔,细细思索,这几日的变化,越发感觉小皇帝布局深远,处处妙手。
又想到前几日皇帝召张璁进京,虽然对方只不过是一个观政学士,但涉及皇帝,一切都不能轻看。
他赶忙起身招呼起今日值守的毛纪,一起到吏部查阅张璁的档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