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唱反调的言官势单力薄,也只好是乖乖的闭上了嘴巴,不敢再继续自讨没趣。
不过在这一天的朝会上,赵匡胤却并没有宣布由谁率领援军北上增援李继勋,熟悉赵匡胤脾气的赵光义也马上猜到是兄长还没有拿定主意,所以在散朝之后,赵光义就再一次故意逗足,赵匡胤也心领神会,伸手向赵光义招了一招,早已和兄长形成默契的赵光义便赶紧跟上,随着赵匡胤进到了后宫。
雨过天晴,空气新鲜,赵匡胤便没有急着返回自己办公的文德殿,在皇宫里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然后直接问道:“什么事?”
“皇兄,你今天怎么没决定由谁率军北上增援李使相?”赵光义明知故问道:“难道说,皇兄你还没有拿定主意派谁去?”
赵匡胤坦然点头,还轻叹了一声,说道:“虽然这汴梁城里能征善战的大将数量不少,但是真正能让朕放心,朕一时之间还真的找不出来?”
“你还不是怕别人学伱,拿到兵权就乘机谋反?不然的话,石守信那帮人那个不能大用?”
赵光义心中腹诽,嘴上则叹息道:“臣弟真的是深恨自己无能,对军务几乎是一窍不通,不能在这方面为皇兄分忧,臣弟真的是惭愧之至啊。”
“不必如此内疚,这种事要看天赋。”赵匡胤安慰道:“你在军务之上确实没有太好的天分,但你擅长政务,在施政安民方面帮了朕的大忙,朕已经很满意了。”
“谢皇兄谬赞。”赵光义道谢,又乘机说道:“皇兄,臣弟愚见,觉得你应该在我们赵家人里面挑一个人出来大力培养了,尤其是培养他的军务经验,也只有这样,关键时刻,皇兄你才可以有信得过的人托付兵权啊。”
赵匡胤盘算着不吭声,赵光义则接着说道:“眼下就是一个大好机会,北汉国小民少,实力孱弱,正好给我们赵家人拿来练手,所以臣弟认为,兄长你这次不妨考虑一下让三弟光美或者德昭贤侄随军北上,积累军务经验,以便将来能够大用。”
考虑到赵光义的这个建议其实有道理,赵匡胤终于还是点了点头,赵光义见了暗笑,心道:“兄长,就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估计你脑袋进水才会考虑三弟吧?赶紧把你的宝贝儿子派去吧,他对我的威胁依靠越来越大了。”
被赵光义料中,又经过了一天时间的深思熟虑,到了第二天早朝上,赵匡胤除了决定让西川巡检使丁德裕统兵北上增援李继勋之外,又决定让自己长子赵德昭担任监军,跟随丁德裕北上给李继勋帮忙。
让赵匡胤和赵光义都多少有些意外,赵匡胤决定让年仅十七岁的赵德昭担任监军之后,竟然没有一个言官谏臣站出来反对,赵光义在错愕之余,也心下益发警惕,暗道:“想不到竟然没有人觉得那个小混帐太年轻了,过早担起监军重任有些拔苗助长,看来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也全部对他刮目相看了。”
…………
没资格参加早朝,赵德昭还是到了当天的下午,才知道赵匡胤真的决定让自己去军队历练历练,心情也不由得有些忐忑,生怕自己因为缺乏经验到了军队里出丑。
还好,梁周翰马上就给赵德昭喂了一颗定心丸,除了贺喜赵德昭又得重用之外,梁周翰又神情兴奋的说道:“大王放心,这次官家任命的全军主帅李继勋不仅也是义社兄弟,还和下官的父亲情同手足,下官这就回家请父亲给李继勋写一道书信,请李叔父对你多加照拂,担保你们一定能合作愉快。”
“不行,我得亲自去拜见元褒兄你的父亲,请他帮我在李使相多多美言。”
赵德昭一听自然大喜,还要亲自去梁周翰家里拜会梁彦温,当面向他了解关于李继勋的各种情况,然而就在梁周翰答应的时候,一名下人突然快步来到了赵德昭的面前,禀报道:“禀大王,门外来了一位老者,自称名叫徐铉,是南唐派来汴梁的国使,请求与你见面。”
“徐铉?他怎么来了?”
赵德昭大感意外,然而徐铉既是名满天下的当世大儒,又曾经在七夕宴会上立场坚定的支持过自己,所以赵德昭也不敢怠慢,暂时放弃立即去见梁周翰父亲的念头,改为领着梁周翰到自家门前去迎接徐铉。
徐铉是以一身儒生打扮再次出现在赵德昭面前的,见面后,徐铉还赶紧向赵德昭下拜行礼,赵德昭忙拦住他,说道:“鼎臣公不必如此多礼,你是前辈,用不着这么客气。哦,对了,你怎么还在汴梁?你的公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