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混迹官场的老油子,聪明人一点就透。
正如墨北风猜测的那样,李石增的离去与他对那马夫说的那句话有关,老话说的好,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山野老农都明白的道理,他堂堂当朝一品又何尝不明白呢,只是这让他有些郁闷,没想到老夫纵横朝堂数十载,竟会在一个小孩子手里翻了船,这话说出去都磕碜,让他那张老脸往哪搁?
不过,他毕竟是做宰相的,如果连这点肚量都没有的话,他也到不了今天。
李石增没有回府,而是让赶马车的老鲁将马车赶到皇城的政事堂,老鲁姓鲁名伯纪,生于南陈国士族之家,不过,他却好动不好静,自幼不好读书,独爱习武,十三岁那年离家,拜入梵净山一癫禅师门下剃度出家,习武十年后又还俗,一人闯荡江湖。
后来到了洛都,因义愤一时失手杀了一名地痞,惹上了人命官司,被羁押收监。
那地痞在洛都街头横行霸道多年,城中百姓因他生冷不忌属滚刀肉的,便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如今见有人为大家除恶,自然群情雀跃,于是,众人在一位德高望重老夫子的带领下,大家联名上书请愿,后来当街拦住了时任刑部侍郎李石增的马车,那时他风头正劲,也是一副敢作敢为的做派,于是便接下了百姓们的请愿书。
经过一番核实,证实鲁伯纪确实是为民除害,就只罚了他一百两银子抚恤家属,从轻发落了事。
鲁伯纪也是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性情中人,于是卖身为奴,甘愿给李石增当马夫,又因他一身不俗的功夫,于是渐渐被李石增视为亲信,成为他的心腹,有些机密事也让他去做,阖府上下都知道他与宰相相处二十余年,相交非浅,便对他都很恭敬,名为马夫,其实待遇与管家不相上下。
朱雀大街尽头,正是皇城的承天门。
这里是维洛皇城第一门,三阙,巨檐重脊,镇抚司的侍卫持长戟而立,威风凛凛,左右各有白玉石狮子、下马碑一对,所有上朝入宫的大小官员皆需在此下车马、轿子,步行而入,门内有左右廊房九十九间,号称千步廊,连檐通脊,拱卫外朝的太极宫,也就是百姓们嘴里常说的金銮宝殿。
李石增也不例外,在马车里换上那身仙鹤补子的紫袍朝服,腰间悬赐紫金鱼袋,负手缓缓步入宫门。
守卫在门口的镇抚司侍卫见是当朝的一品大员,忙垂首行礼,门内是一片开阔广场,立着一排兽面铜环,气势非凡的门海,里面盛满清水,沿着南海巷东行,转而步入东篱巷,北廊下便是政事堂,政事堂设在皇宫大内,在天禄阁的旁边,三省六部的官员都在这里办公,不过,自过年后,太和帝因病不能临朝,政事堂内没有几个人,只有几个当值的坐在那里说些勾栏青楼的花边趣事,议论谁家姑娘箫吹得好,哪位小娘子会何种闺房绝技,大家又一起约了场子,只待散班后,大家一道去红袖招喝花酒。
屋子里闹哄哄的,李石增不由蹙眉,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推门而入。
原本聊得热火朝天的同僚见宰相突然进来,不觉有些意外,稍一迟疑,很快又面色如常,纷纷向他行礼问安,李石增微微颔首,走到一位身穿孔雀补子紫袍官员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对他道。
“文房,跟我来一趟,有些话想与你聊聊。”
吏部侍郎刘文房正在看桌上的一些奏折,没注意李石增的突然造访,见是宰相垂询,慌忙起身施礼。
“刘文房见过中堂大人。”
夔朝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而到了维洛王朝时,又将政事堂的政务归为门下省管辖,于是,政事堂就搬到了中书省门下,李石增所在的政事堂位居六部中央,故而又被手下的官僚尊称为中堂。
二人到了中堂坐下,沉默片晌,李石增以指叩桌,随意道。
“这日子一晃就过去了,真是不禁混呐,不知刘侍郎来洛都几年了?”
刘文房微微怔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位素来不苟言笑的宰相,今日竟会和颜悦色的与自己拉起了家常,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一时又猜不透他是何用意,便如实应答。
“下官自科举得中后,便被户部任为度支主事,至今已有十来年了吧。”
李石增笑道:“刘侍郎十年间便连升三级,如今又年轻有为,真是可喜可贺啊!”
刘文房忙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