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母亲只是护儿心切,一时情急,才说出那些无知荒谬的话语,求二叔宽恕她。”
“所有的过错,我愿意一力承担。”
“兰儿!”
李纨看着自己的儿子如此模样,更是心如刀绞,充满悔恨。
“哥哥。”惜春紧紧抱住贾钰的腿,用那双清澈无邪的大眼睛望着他,“你不要责怪珠大嫂子,她以前对我特别好。”
“兰哥哥也总是给我带好吃的。”
贾钰其实并未打算真正惩罚李纨,只是需要借机严词训斥一番。
毕竟,他所要谋划的,是足以灭十族也不夸张的大事。
有朝一日,若他加冕登基,贾家必将跻身皇族之列。但随之而来的是,贾家人的野心和贪念也可能会随之膨胀。
因此,在培养贾蔷等人之前,贾钰觉得有必要给他们一些深刻的教训。
在这些年轻人中,贾兰年纪最小,正是塑造三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因李纨的错误引导而走上歧途,那将来该如何纠正?
更何况,作为荣国府的嫡子,贾兰无疑是最有资格继承家业的人选。
如果他自己不能以身作则,那么荣国府的未来又该如何维系?
“珠大嫂子。”
贾钰终于开口,“今天就看在兰儿的面子上,我放你一马。”
“但从今往后,兰儿将跟随我学习。你的责任仅限于照顾他的起居。”
“你们也一样。”
他转向其他人,“回去告诉你们的父母亲人,从明天开始,辰时来我这里报到,戌时回去。一日三餐都在我这里吃。”
“所有的衣物和日常用品我都会提供。以后来这里,不许再穿那些乱七八糟的衣服。”
贾蔷等人立刻齐声应答:“是。”
赵姨娘原本想说些什么,但看到李纨那凄楚可怜的模样,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你们都会写字吗?”贾钰询问道。
“会。”
众人依次回答,并说出了自己掌握的识字量。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年轻人中,识字最多的竟然是贾兰,约有一千两百字。而其他人的识字量则远远不及他。
尤其是年纪最大的贾蔷,他的识字量竟然与贾环等人相差无几,这让他感到十分羞愧。
“怜月。”贾钰看了一眼贾蔷,“从今以后,你负责教他识字,并逐步引导他熟悉我们的业务。”
“是。”怜月应声答道,随后便将贾蔷带离了东院,避免了他的尴尬。
紧接着,贾钰又转向了尤氏:“尤大嫂子,宁国府的演武场现在怎么样了?”
他知道,建国之初,像四王八公十二侯这样的勋贵家族都拥有自己的演武场。
甚至连那些伯爵、子爵、男爵和将军的家中也设有简易的习武场所。
但宁国府和荣国府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武勋了,更没有武术教头。
因此,他猜测演武场可能已经荒废不堪。
尤氏听后露出了为难的神色:“那个宁国府的演武场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了,现在可能已经长满了杂草。”
贾钰听后立刻明白了情况:“那就请府里的人尽快修缮一下,至少要让环儿他们有个练拳脚的地方。”
“好的。”尤氏立刻应道。
“时已近晌午,我们直接切入主题吧。”
“我现在向你们教授一篇诗文,你们要牢记在心,回去之后,下午各自书写百遍,直至能熟练背诵。”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为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驰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民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罔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贾钰目光在贾环五人身上流转,语气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味。
紧接着,侍立一旁的丫鬟将五份精心准备的字帖分发到他们各自的手中。
尤氏、秦可卿、李纨以及赵姨娘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份诗文毫无头绪。
但贾钰并未多做解释,只是轻轻摆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去了。
“多谢二哥教诲!”
“感谢二叔的指点!”
贾环、贾兰、贾琮、贾菌、贾芝纷纷鞠躬致谢,态度谦恭。
或许是因为今天的这次聚会,让他们感受到了贾钰的悉心照料,于是众人在称呼上都显得更加亲近了。
很快,这五个年轻人便跟在尤氏等人身后,陆续离开了宁国府的东院。
喧闹的院落渐渐恢复了宁静,只剩下贾钰、惜春、林黛玉和几名丫鬟还在院中。
“二哥。”
“你刚才教给环哥儿他们的,是那篇《颁令箴》吗?”
看着贾环等人的背影渐行渐远,林黛玉转过头来,满眼好奇地向贾钰询问。
“嗯?妹妹,你知道《颁令箴》的作者是谁吗?”
“他是五代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
林黛玉毫不犹豫地回答。
“妙哉!”
“倘若林妹妹身为须眉,定然能中状元。”
闻听此言,贾钰大为嘉许。
为整饬吏治,孟昶手著《官箴》,颁刻于全国衙署。
孟昶的这首《官箴》以后被宋太祖摘取其中的四句作为《戒石铭》,颁行天下,令郡县刻石置公堂座前。
其后从宋代至今,历代州县衙门多刻有“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四句,以为做官主政之戒,影响天下达数百年之久。
许多士人尚且不知,而林黛玉竟对其有所了解,想必不仅限于略读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