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主讲,试验由梁发明、方迎红、刘荣国做。
这一通汇报加上一些试验,差不多就是两个小时。
几位跟着领导过来的技术专家,边听边看,脸上喜色渐浓。
“这个温度范围的确是达到了的,比传统k型的高出200来度的样子。”
“这个保护管的材料有点意思啊,性能这么好?”
“精度、准度、重复度都很不错,用在大部分高温测温环境都没问题啊。”
“看起来是比进口材料的k型的热电动势输出曲线更好。”
“进口材料用的六对电极配对,他们这个就用了一对就达到了效果,生产难度和成本低不少啊。”
听着几位技术专家的交流,领导算是基本上放下心来。
他对着其中一位技术专家,仿佛有些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没问题吧?”
这一位高兴的点点头:“超出预期。”
这话回答得仿佛也有些掐头去尾。
两人相视而笑,马兰花下的泥土里,又多了一丝养分。
领导回过头,振奋的挥了挥手:“老杨,干得好!这些同志,都要奖励,部里会有奖项,你们厂里也不要吝啬嘛,哈哈。”
杨厂长点点头:“领导,厂里正在研究,这个工作肯定不会落下的。”
领导又叮嘱道:“这个东西,要马上量产,不要耽搁,这是全国都用得上的通用设备,你们要拿出一百分的力气,做好这个事情。”
杨厂长马上下了保证:“领导放心,我们已经在组织这个事情了。为了保证量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问题,技术科专门成立了一个‘重特产品投产技术支持组’,高振东同志任组长,小组里现在一共有4个人,都是参与最近重特项目科研的精兵强将。”
人多眼杂,杨厂长没有专门说3z-591的事情,只是把最近的成果以“重特产品”代之。
这就是把高振东这个小组又套了一层光环,基础又夯实了一些。
领导对厂里的安排很满意:“嗯,伱们这个考虑是周全的,是已经把工作做在前面了,振东,你要辛苦一下,创新的步子不要停下,成果转化的工作也要抓好。”
高振东毫不含糊:“是!保证完成任务!”
领导问他:“量产有没有难度?需不需要支援?”
高振东摇摇头:“暂时不需要,这个电极材料用量并不大,只要能保证一定量的镍原料供应,科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