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拥有《东方日报》《太阳报》《太阳马经》等多家报刊,号称每日行销报纸百万份,今年的市值已经突破六十亿港元大关,
而合并后的明报企业规模丝毫不逊于东方报业,旗下《明报》《天天日报》《明报晚报》《华人夜报》日销量超过60万份,一众周刊、月刊销量同样不俗。
关键是明报企业的逼格比走平民路线的东方报业高多了,逼格高,影响力自然强,传播业比的就是社会影响力。
所以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们朴素的认为,明报企业的股价潜力绝对不会比东方报业低,这也就造就了明报企业上市前的火爆认购。
上市这天上午,陶玉书和金庸共同站在联交所交易大厅敲钟。
被特许进入交易大厅的记者们疯狂的按着快门,交易大厅内闪光灯亮成一片,纷纷将陶玉书和金庸收入镜头。
有些记者找的角度很刁钻,将站在角落里的林朝阳也扫了进去,他们甚至连这张照片的配文报道都想好了一一《传媒女王背后的男人》。
上市敲钟,说敲钟不准确,实际上是敲锣。
锣声一响,黄金万两!
这话夸张了点,但大抵是没错的。
明报企业上市股价32元,开盘仅半个小时后股价便飙升40,直到早市结束,股价涨到了51
元,涨幅达60。
中午休息一小时后午市开始,股价仍在狂突进。
到下午4点收盘前,明报企业股价小幅下挫,以62元每股价格收盘,涨幅领跑恒生指数,总市值达到了465亿港元。
而在明报企业上市后,林朝阳夫妻通过明成传媒、玉郎机构控制的股份高达6128。
按照明报企业上市首日收盘股价,夫妻俩持有的股份价值285亿港元,这还没算明报企业上市融资的48亿港元。
明报企业上市的第一天,不管是陶玉书还是金庸都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两人在联交所交易大厅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
在谈到退休问题时,金庸表示,他至少还要为《明报》再服务三年,这是陶玉书收购明报集团前便跟金庸谈好的条件。
明报集团是金庸一手创立的,在集团内部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收购、合并、上市这个关口,如果他直接全身而退,肯定是极其不利于股价稳定的。
谈到对企业控制权问题和未来发展时,金庸谈到:
「我希望报馆现代化,我们长期家庭式经营,今后要制度化,上市是公司迈向制度化管理最好的契机。
林太是巾帼英雄,纵横商海一路乘风破浪,我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新的明报企业必定会大放异彩!」
花花轿子众人抬,陶玉书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明报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明报》的成功,这都要归功于查先生个人的远见。
由早期以武侠的金庸作号召,迈向60年代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以至目前上市的明报企业。
查先生成功的将明报企业塑造成为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业公司,可见他的高瞻远瞩。」
明报企业上市后,陶玉书成了公司的实控人,金庸则退到管理者的位子上,二者看起来关系融洽和睦,悍相惜。
这无疑极大的增强了投资者对明报企业上市后的信心。
次日一早,关于明报企业成功上市的新闻铺天盖地的出现在香江各大报纸的版面上,陶玉书和金庸的形象以及言谈也被媒体们广泛报道,
上市第一天股价增长93,市值达到465亿港元,证明了市场对于明报企业的认可和期望。
在许多媒体看来,明报企业成为港股传播业第一股只是时间问题了。
事实证明,这些媒体猜对了,但没完全猜对。
明报企业上市第二日,股价继续攀升,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股价便由32元提高到了92元,
累计涨幅187。
市值也来到了69亿港元,成功赶超东方报业的63亿港元市值,成为港股传媒业第一股。
这个股价和市值对于刚刚上市的明报企业来说,肯定是虚高的,但也证明了市场对于明报企业的信心和认可度。
从上市前的一个多月到上市后的一周多时间,陶玉书一直开启着卷王模式,没有一刻懈怠,不是才接受采访,就是在接受采访的路上。
5月23日,《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登了一份关于陶玉书的深度采访。
这份报纸是《华尔街日报》在1979年创办的综合性日报,亚洲版的总部就放在了香江。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从创刊便成为了亚洲财经新闻领域的权威杂志。
自六十年代开始,香江报业的发达程度便冠绝亚洲,即便是报业同样发达的日本也稍逊一筹。
明报企业上市短短几天之内便成为港股传媒业第一股的位置上,自然引起了《华尔街日报》的关注。
早在去年它们就关注过陶玉书收购明报集团的事,还将陶玉书捧上了香江「传媒女王」的宝座上。
现在《华尔街日报》的话可以说是极有先见之明,它们自然不能放过宣传自家报纸远见卓识的这个机会。
「初见陶,很难想见她已经35岁了。当然,这只是视觉上的第一印象一一年轻、貌美。
实际上她掌握着两家港股传媒上市公司和在亚洲规模首屈一指的电影公司,以她年纪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难以想象的。
笔者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斗志,她似乎不知道什么叫疲倦。
每天早上8点,她会准时出现在公司大楼里,职员们见面会以「林太」来称呼她。
中国人并不冠夫姓在前,这是香江人独有的习惯,陶对此并不排斥,反而很高兴,她说她的成功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她特意强调,这并不是中国人的谦虚习惯,而是事实。
陶的丈夫是家,曾获得过法国勒诺多文学奖,作品畅销世界各国,也包括美国,她对此深感骄傲。
工作中的她深陷各种事务,电影、漫画、游戏、新闻、出版———
在这些繁杂的工作中,她总能轻而易举的理出头绪,并做出决断。
头脑清醒而理智,充满了活力与干劲,和太过优秀的同事一起工作,总是一件令人很有压力的事,这是陶的下属们的感受。
通常,陶会在晚上8点前下班,这是她和丈夫的约定。
她说自己经常会因为太过投入工作而忽略了陪伴家人,她对此有些内疚,但很难改变,幸好家人们都很理解她。
从英皇道到深水湾有11公里,路过7个红绿灯,陶说她除了过年,她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通勤于这条路上。
深水湾道75号是陶和丈夫林在去年购入的别墅,这周围的别墅群在七十年代之前并不起眼,后来住在这里的李嘉诚成为了香江首富,这里才成了香江富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门豪宅区。
笔者和陶回到家时,林已经准备了一桌美食。她说这是她家的传统,每当有客人登门,丈夫就会下厨,展示一下他的绝活。
好吧,我承认,他的手艺确实不错,让我想起巴黎七区的马克思咖啡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