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官逼民反了么,”李计说道。
李正却越听越有意思,也没跟李计打招呼,直接说道:“哦……?第四章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不过其中有些诗,倒甚是挖苦。”
李计一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只这一句诗,足以看出冯梦龙的心思。”
“什么心思?”李正问道。
“要贬损一人时,首先要举点例子,然后在谈谈历史,先举例说王莽未得志时非常小心,是个伪君子,后来得势了,就开始纂汉,那自然开篇就俘获人心。
接着话锋一转,立即跟上王安石的例子,这样人们看了,就会觉得,王安石是和王莽一样,也是个祸国殃民的人物。
于是他变法的好处,就全部否定,您既然读过这一章,自然知道后面写了什么。”李计说道。
郭向阳拿起书,翻到《警世通言》第四章,轻声读道:“安石既为宰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志一套新法来,即几件新法?
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免行法。专听一个小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方,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荆公自以为是,复倡为三不足之说: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万民失业……”
李正在一旁听了大笑:“哈哈哈哈哈,他冯梦龙又懂个屁,不过就是个写野史小说的,写几首骚词儿,说几句艳曲,就当自己啥玩意儿,说不定和明代的东林党乃是一丘之貉。
文人这玩意儿,要没了风骨,那就是条执笔的狗,‘犬儒’一词,说的就是这种人。”
李计颇为欣赏的看了李正一眼,见这小伙子三十岁不到,一双眼睛十分明亮,额头足有三指半宽,两眉之间,能放下两根手指,鼻子直挺向人中,颧骨微高,下巴处一方圆角,上中下三庭得当,显得十分饱满,一看就是个忠诚相。
“这位小伙子好爽朗的笑声啊,”李计笑道。
“过奖了,那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当时北宋的局面,外有西夏和辽、金、蒙古,内有一帮贪官污吏,国家还要向外面纳贡,人民财力又不足。
变法的好处,一是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二是巩固和加强宋王朝的统治。
从他新法实施,到新法被那帮守旧派所废罢,其间一共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非常显著效果,尤其是“富国强兵”这一点。
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大宋的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而且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