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远离了柔然的威胁。这样一来,北方六镇的政治地位直线下降,六镇将士远离了核心政治区域,不仅仅升官发财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而且还饱受中央朝廷的排挤。
随着北魏的迁都,六镇也不再是保卫国都的军事重镇了,而是变成了不太重要的边镇,再也没有鲜卑贵族愿意到六镇去了。可戍边还是要戍的啊!没事儿,既然鲜卑贵族没有人愿意去了,可北魏还有很多附属部落啊,还有囚犯啊,还有汉族百姓啊,这些人统统被北魏朝廷拉去六镇戍边了!
曾经的鲜卑贵族镀金基地,居然成了流放地,搁谁谁受得了啊!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北方六镇和北魏中央朝廷的矛盾越来越大,六镇镇民心中的愤懑也越来越多。
正如火山压力大了会爆发一样,人心中的不满积压多了,也会爆发。终于,在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六镇这个火药桶爆炸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人,叫于景,身份是怀荒镇镇将。
由于柔然入侵,怀荒镇镇内粮食短缺。怀荒镇的镇民们就要求镇将于景开仓放粮。可这于景出身豪门,妥妥的权贵子弟,平日里锦衣玉食惯了,怎么会关心底层镇民的死活呢!对于镇民们的合理要求,于景仅仅用了一个“没有朝廷允许,不得开仓放粮”的借口打发了他们。
这下,镇民们不干了。愤怒的镇民们冲进了于景家中,杀了于景一家,分发了仓粮,然后操起了刀枪,起兵造反。
继怀荒镇之后,沃野镇镇民破六韩拔陵也很快揭竿而起。他聚众杀了镇将,占据了沃野镇,改年号“真王”。向其余军镇的军民发出号召,联合起来一起反抗北魏朝廷的暴政。
那些早就对北魏朝廷不满的镇民们听到破六韩拔陵发出的号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破六韩拔陵麾下,造起了北魏朝廷的反。起义军如同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规模越来越大,有二三十万之众。
有了足够的兵力以后,破六韩拔陵就开始进攻其他的军镇了。他派遣了手下大将卫可孤率兵进攻怀朔镇和武川镇,自己则率领二十多万主力南下。
面对人多势众,气势如虹的卫可孤,怀朔镇镇将杨钧深感势单力薄,便把武艺高强、悍勇绝伦的武川镇军主贺拔度拔和他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借调至自己麾下,任命他们为统军、军主,帮助自己抵抗起义军。
贺拔度拔勇猛善战,他的三个儿子更是弓马娴熟,胆识过人,父子四人在武川镇是最耀眼的明星。
长子贺拔允,武艺高强,颇有胆略。不过,比起他的两个弟弟来,贺拔允无论是能力还是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还是稍有逊色。
次子贺拔胜,骁勇绝伦,有万夫不当之勇。尤其箭术冠绝天下,不仅仅可以百步穿杨,还能在骑在马上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三子贺拔岳,不仅和二哥贺拔胜一样勇冠三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而且上过太学,富有韬略,可以说是文武全才,智勇双全。
杨钧相信,有了贺拔度拔父子四人相助,守住怀朔镇,等待北魏朝廷的大军到来,击败卫可孤,不是什么难事。
可惜啊可惜,杨钧盲目乐观了!
父子四人靠着勇武确实抵挡了卫可孤麾下的起义军一段时间。可光凭勇武,在人多势众,士气正旺的起义军面前,有些不够看。
没过多久,武川、怀朔二镇还是相继沦陷,杨钧战死沙场,贺拔度拔和他的两个儿子贺拔允、贺拔岳也被卫可孤俘虏了,贺拔胜由于早前被派去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求援免去了被俘的命运。
由于贺拔度拔父子在武川镇很有名气,卫可孤并没有杀了他们,而是放了父子三人,让他们返回了武川镇,借此收拢人心。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卫可孤的这种做法,可谓妇人之仁。他不知道,他亲手将自己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卫可孤攻下怀朔、武川之后,得意忘形,对自己的安全变得疏忽大意起来。趁着这个机会,贺拔度拔父子联合武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