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都集中在黄道面上运行。
而太阳相对于黄道的自转倾角只有 725度,所以太阳黑子就集中生成在这些遮挡区域。
太阳的南北极地区几乎没有快速移动的遮挡物,没有形成黑子也就不奇怪了。
现有主流理论认为太阳黑子完全是由于太阳内部的磁场运动不均衡而产生的。
如果太阳黑子完全是内部机制产生的,那么,黑子应该随机地出现在太阳表面的任意位置。
现有理论很难解释,为什么太阳黑子总是集中在低纬度?
尤其是在南北纬 15度以内密集爆发,而在南北纬 60度以上的区域内几乎没有太阳黑子。
“我希望我所说的遮挡物,没有误导你,太阳黑子说到底是太阳内部的能量反应,而不是所谓的影子,超光波理论并不否认太阳黑子是太阳内部磁场反应的结果,只是探讨产生反应的诱因。”布劳恩教授补充道。
还有一些证据支持超光波的“遮挡论”,比如,太阳黑子的大小,绝大多数黑子的直径从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那正是小行星、卫星和行星的尺寸。
最大的太阳黑子直径可达 20万公里,不到两个木星的直径,那正是巨行星交错时的尺寸。
2000年 6月 22日,木星与土星相合,在太阳表面产生大面积黑子,两颗巨行星日心黄经交错, 7月 14日,太阳爆发 x57级大耀斑。
2020年 11月 2日,木星与土星再次相合,当日,亮国航天局观测到一个大黑子正在形成, 3日,确认是大的黑子群,编号为: ar2781。
6日,黑子正对地球时,照片非常清晰,一个较大的黑子群边缘模糊,很可能是木星和其卫星的投影,另一个稍小的黑子边缘清晰,呈完美圆形,很可能是土星投影。
特斯拉认为,以宇宙中的任意一点,比如以太阳为中心(不是说太阳是宇宙中心),超光波从四面八方射来,遇到银河系的恒星阻挡,在太阳上产生能量密度不同的明暗区域。
同时,到达太阳系之后,又受到黄道面正负 30度内大量存在的小行星阻挡,如果该阻挡相对减少的能量恰好重叠于暗区,则导致太阳表面该区域温度更低,形成太阳黑子现象。
在成片的暗区基础上,若遇到行星和卫星的叠加阻挡,则形成较大的黑子。
特斯拉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就是,以木星和周期共振的小行星的公转周期为基础的,与其它巨行星、近地行星、卫星甚至彗星共同形成的。
太阳黑子平均 112年的周期支持这一理论。
大卫说:“超光波这个假设也太大胆了,听起来确实有点疯狂,一时难以接受。”
“现代科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布劳恩教授略一停顿,接着说: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被证伪,能够预言!”
特斯拉曾经预言彗星穿越黄道面会导致太阳活动更加剧烈,已经被我们多年来的观测数据所证实。例如:
艾森彗星( c2012 s1), 2013年 11月 9日穿越黄道面,同年 10月 29日,发生一周内第四次 x级太阳耀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