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上午是‘美丽河元’征文活动相关。
河元二中的一间会议室内,评委组所有成员,还有苏杭这个‘创作指导’,全部到场。
今天又做了新发型的蒋副校长当场朗诵了一篇文章,显然提前很是准备一番,声情并茂。
苏杭都有些感慨,不愧是做过语文老师,功底没有放下。
主要是,还挺赏心悦目。
央视方面也特意多给了一些镜头。
苏杭就觉得,这么一来,两位副校长,蒋文萍再得一大分。
因为在座都是师长,苏杭这个‘创作指导’虽然特别,这个上午反而什么风头都没出,中规中矩的参与讨论。
午饭之后,下午是两个多小时的室内访谈,地点就放在学校的一间小会议室。
内容主要是针对这几天的行程,央视方面准备了许多问题,关于学习,关于写作,关于‘送戏下乡’等等。基本还是苏杭之前回答过许多媒体的车轱辘。不过,也一点不敢懈怠,一一认真回答。
随后来到苏杭所属的高二三班教室。
连续三天,收集了足够多的素材,采访组长严建峰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送戏下乡’那一块先不说,针对某个少年作家,他已经报上了一个新闻标题,并且获得了批准。
最后场景放在教室,也是严建峰设想中的一次收尾。
忙忙碌碌的少年作家,兜兜转转一圈,再次回到校园,回到教室,重新开始了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少年的学习生活。
不过,严建峰亲自查看了高二三班教室之后,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
因为被教室内的黑板报吸引。
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少年在开学第一周留下的字迹。
过往几周,苏杭都是请假,黑板报按说要每周一换,负责这件事的某个妮子却并没有把他的字迹全部擦去,而是一直保留了一部分。
再次看过少年的字体,再结合之前收集到的一些素材,严建峰决定把最后场景更改为少年书写黑板报的镜头。
而且,内容都已经想好。
那篇关于‘不虚度’的报道,其中涉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段。
某个少年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与那一段经典,实在是太搭了,简直绝配。
教室还要布置一番。
严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