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峰洋洋洒洒的写满了一张信纸,其中不乏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鼓动林老板和他一起把生意“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言论,满满一大篇,搞得像“传销”一样。
老林可是他生意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把手”啊,不下点猛药,好好用语言渲染一番,万一林老板真的天天去钓鱼,那他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
自己招兵买马还要慢慢培养可信赖之人,这也需要时间啊,哪里有直接甩给林老板更“得心应手”。
不过想到此处,李凌峰还是没忍住心思一动,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小豆丁了,确实也该有个班底了。
李凌峰将写好的信纸整整齐齐的装入信封之中,天下大势,时势造英雄。
这盘棋,也该落子了。
把信用腊封好,李凌峰叫来了客云来的小二,打发了一些赏银,让其拿着信去驿站寄出。
小二得了赏银眉开眼笑,完全没想到住在次等房的客人,还有如此手笔,当即乐呵呵的拿着信送去驿站了。
李凌峰丝毫不在意小二那不可置信带着怀疑的眼神,男人的自信要和实力成正比,否则,那就真的成傻叉“装逼”了。
小二收了赏银,出门的时候比平时都温柔了不少,还贴心的给李凌峰轻轻关上了门。
见小二离去,李凌峰复又坐回桌边,取过自己刚刚买的算经和兵法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转眼,三天的时光悄然飞逝,李凌峰那天回到客云来后就没再出去过,三天的时间都在客栈里安心备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大夏朝的院试三年之内两次,每次考校两场,考试内容与县试和府试大致相同,其他地方却有所不同。
比如,院试的第一场在录取人数上,应当为最后取秀才名额之一倍,而且不同于县试府试的是,第一场考试只写坐位号,不写姓名,称之为“草案”。
而在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就得写姓名了,而且通过第二场,也即考过了院试,考上的的童生则被称之为“生员”,俗称也就是“秀才”。
考上“秀才”,那才算是有功名在身了,还可以享受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大夏朝秀才也分有三等,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也是有一定名额的;其次便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而且,如果有考生在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考试中,均为案首,则俗称为“小三元”。
如今,李凌峰已经连中二元,能不能一举拿下“三元”,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来溜溜了。
除此之外,院试与其他两场考试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院试是由“学政”主考,并非由本地的官员主持。
今年镇远府主持院试的学政是由皇帝钦派的翰林充任,身份等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