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杨洵和杨烨父子一手策划的改革下,国库又被掏空了大半。
除此之外,随着照相机被发明出来,大汉百姓也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身份证,一人一证,只有拥有了身份证的,才是大汉承认的大汉子民。
一开始也有人不愿意办这个什么身份证,可当百姓们得知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坐火车、不能进城、孩子不能读书,甚至连盐都买不到后,大汉百姓办理身份证的热情就格外高涨。
短短一年之内,办理身份证的大汉百姓就超过了十二亿。
当然,这又花了户部的一大笔钱。
这可苦了户部尚书杜如晦,若不是房玄龄等人拦着,估计他就在朝会上撞柱子了。
不过身份证问世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让朝廷更直观地掌握了人口基数,且大大促进了大汉的繁荣发展,让百姓们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降低了犯罪率。
也让户部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了许多。
其实杜如晦也知道身份证的问世对他们户部今后的工作大有好处,可他就是心疼这些钱啊,没办法,老毛病了,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而杨烨为了这两项改革工作,整日忙得头皮发麻,没有办法,只好将教导太子杨松的任务交给了诸葛亮。
反正他自己就是诸葛亮教出来的,对于这个老师,杨烨是打心底里满意。
一时间,诸葛亮成为了两代帝王之师,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丝毫不亚于丞相萧何。
再加上诸葛亮比萧何要年轻很多,谁都知道,等萧何退休之后,这丞相之位必定非诸葛亮莫属。
比起忙得不可开交的杨烨来,杨洵这些年的生活就轻松多了,每日除了和李妙音她们探讨人生,就是种种花,养养鱼,溜溜狗,时不时回一趟天都城给杨烨屁股上两脚,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看着杨烨每日繁重的政务,杨洵越发觉得提前传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承光二十一年,杨洵特赦三子杨灿回北燕,入杨府居住,此时的杨灿已经三十多岁了,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桀骜,多了一丝成熟与稳重。
杨洵之所以恩准杨灿回来,一方面是因为白霜霜实在思念杨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年杨灿确实很老实。
他基本上已经忘记了自己皇子的身份,每日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这让杨洵很是满意。
当杨灿带着杨韵彩踏入杨府的那一刻,杨韵彩才知道杨灿竟然是杨洵之子,震惊得无以复加。
承光二十三年,大汉的学府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