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吧

正文 第111章 席间话(第3页/共3页)

果聊得来,回去后可以让卓方亲自来游说,加入他们的阵营。

姜竹清如是想。

她今日出门是带着任务的,他们听闻长安是天才才子聚集地之一,希望能到这里来寻些志同道合之友。

这天,要变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人带着各自打算试探着聊天,却发现越聊越投机,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的见解。

尤其是民生国策方面,二人都赞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这可不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温瑜姜竹清:我一定要把她拉进己方阵营。

彼此都有意,双方的聊天更为畅快。

行酒令已过数轮,众人已有酣意,郑娘子见状也知道该结束了,因此巧笑着道:“这最后一轮行酒令,就以限时作诗如何?各位也不限题材韵脚,只要能在盏茶功夫做作好就算成功。”

文士们岂有不同意之说,各个摩拳擦掌,欲一展才华。

苏兆心里苦,但他不能说,绞尽脑汁憋了良久,每次酒杯路过自己面前时都祈祷不要停,但好运气维持了几轮就耗尽了。

酒杯停在了他面前。

既如此,那好吧。

苏兆轻轻嗓,一副胸有成竹模样,只不过听了他诗的众人却都开始脸色通红,用力憋笑。

“《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本章出现的行酒令均源自古代典故。

1、《玄怪录》--《刘讽》篇

又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说,须传翠簪,翠簪过,令不通即罚。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因令紫绥下坐,使说令。翠绥素吃讷,令至,但称鸾老鸾老。女郎皆大笑曰:“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

2、“一物双说令”没找到出处,但网上能查到这两个例子。

3、《菽园杂记·卷六》记载,明代祭酒(教育部部长)陈询性格直爽,在作翰林的时候得罪权贵,出为安陆知州。同寮饯行,行酒令,要求“各用二字分合,以韵相协,以诗书一句终之”。

学士陈循云:“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学士高谷云:“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云:“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4、《咏雪》打油诗,作者唐朝的张打油,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