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来,小王玲也跟着手舞足蹈大声庆祝,就连小王沆也跟着大笑起来,虽然他不懂叔叔和姑姑为什么这么开心,他阿爹和大爹爹出征方腊的时候他才刚满一岁,连路都不会走呢,哪里还有印象,只是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大人们开心,他就也开心。
看着三个孩子高兴的模样,种氏终于没在板着脸,舒服的享受着儿子的按摩,开口道:“你爹在信里说这次回来就要去曹家把你的亲事给定下来,毕竟现在时局不稳,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走又是几年回不了府,亲事得尽早定下来,以安曹家的心,免得人家以为我王家还有什么其他心思。”
“可是…”
王智欲言又止,心里有些激动,但同时又有些低落,他王大公子何曾有过低落这种情绪,也只有在个人感情上,两世为人的他都有些不知所措。
“可是什么?”
“可是那曹家小娘子说了,不喜欢我,她说她喜欢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男子,不喜欢我这种不学无术的纨绔。”
种氏闻言轻笑道:“傻小子,她一个小姑娘家懂得什么啊,哪家女孩子家不喜欢文武双全的男子?可是这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生活莫过于柴米油盐罢了,等嫁过来适应下来就好了。”
“再说啊,这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由得着她一个小丫头说话,我王家与曹家乃是世交,一直以来都是同舟共济,你们俩的婚事也是从小就定下的,他曹家如果不嫁,名声也就坏了,也就无法在世林立足了。”
种氏说着像是回想起了什么,感慨道:“我早先时,也不喜欢你爹,觉得他文不成,武不就,除了莽之外一无是处,可是这后来啊,经历的多了,看到别家的鸡毛多了,就觉得你爹啊,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他从不在外面拈花惹草,一心里只有这个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就够了。”
刘氏这时也在旁安慰道:“是啊,小叔,你年纪还小,贪玩一些也是正常,哪有你这个年纪的小郎不贪玩的啊,只要成家后能够顾家,疼爱妻儿,不在外面寻花问柳,比什么文啊武啊的都重要。”
种氏点头道:“是的,你要多学学你爹和你大哥,少去那些烟花之地,免得坏了名声,让人家觉得我王家教子无方。”
王智左右瞅着王富不在,做委屈状道:“哎呀,阿娘,我都说了,我去也只是陪同窗他们,才子需要佳人衬托才能显露名声,太学才子何其之多,他们不去怎么崭露头角。”
有宋一朝文人学子都需要文气,释曰:文人名气。
这诗词歌赋本没有固定的鉴赏标准,个人喜好风格不同,审美也自然不同,可当一个人有了名气,受到众人追捧,有了名人效应,那大众欣赏的品味也会随之倾斜。
有了文气之后也更容易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如有学子能得到学官考官的欣赏,那更是能一步登天。
科举取士制度还在时,各路考生皆会提前进京造势博名就是这个道理。
这文气从何而来?自然是从口口相传而来。
还有何处比得上才子佳人齐聚的烟花之地更容易产生佳话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