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随后才开口道:
“孙儿算过宝钞司及六部对宝钞的制造、支出、回收数目,朝廷大致制造宝钞八千万锭左右,支出五千万左右,回收一千二百余万左右。”
“爷爷,容孙儿直说……”朱高煦深吸一口气,继续解释:
“眼下在市面上流通的宝钞数量应该还有四千万左右,而国朝人口如今不过六千余五十四万,折一千二百万户。”
“也就是说,朝廷发下去的宝钞,基本每户百姓都持有最少三锭。”
“若是以国朝税收推断,去岁国朝从民间收上来的粮食金银及布匹草束应当折色为两千万贯,若是反推三十税一,三十倍后也不过六万万贯。
“如果把这四千万贯宝钞算上,那市面上就是突然增加了接近八分的钱。”
“近年来,国朝的人口虽有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并没有宝钞发行的速度快。”
“加上朝廷对于回收宝钞并不重视,地方官员在征税也以实物为主,宝钞不能得到朝廷的承认,那自然也就得不到百姓的承认,百姓既然不承认,又如何接受它呢?”
说到此处,朱高煦深吸一口气:“但讲造之之法,不讲行之之法,官无本钱,民何以信?”
朱高煦的一番话,让朱允炆和朱元璋都沉思了起来。
只是不等朱允炆想通,朱元璋便反问朱高煦:“依你的话说,只要朝廷回收宝钞,就可以让江南之民接受宝钞?”
“不仅如此……”朱高煦摇摇头:
“若是仅仅如此简单那倒好了,眼下需要回收,但不能直接回收,而是应该将宝钞在交税中的比例提升。”
“如去年,户部的夏税钱钞回收不足四万锭,秋税钱钞回收不过六千锭,地方回收仅四百零七万锭。”
“这个比例较之去年发行的一千五百万锭相比过少了。”
“想要让宝钞稳定下来,就必须开放地方上的宝钞交税。”
“北方、西南受北虏之害银钱不足,尚可以使用宝钞,但江南之地银钱甚足,甚至充足到以贸易将银钱流向海外,因此必须开钞税法,对当地收以宝钞作税。”
“不仅如此,钞当与钱绑定,而非又与钱绑、又与粮食绑。”
说到这里,朱高煦都不免对朱元璋露出一点抱怨:“朝廷的想法是好的,规定宝钞可以兑米来保证地方百姓最少能有粮食吃。”
“但这样的规矩,只会让宝钞的价值不明。”
“如眼下南京城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