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地下是黄黏土结构,不适合开挖姜井,只适合打水井,但需要用红砖砌垒井筒固定,还能凑合着使用。
但存放生姜的姜井,必须是白垩土结构,不能有积水,稍微干燥一些才行,这样的话,存放的生姜,可以保持三年以上不腐烂,不生芽,还能圆头。
升龙村的农户,不敢种植生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合适的地方挖姜井;这样一来,赵子龙便有200多户村民,加入他的公司了,即便是户均两亩,那也要近500亩生姜种植。
虽然任正红不相信赵子明这样的人,会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姜井,但目前还真的没法揭穿。
反观合作社推广的大蒜种植,也是需要储存的,但必须储存在冷库,这个费用是比生姜要高的多。
村民的鲜蒜生产下来,立刻销售是卖不上好价钱的,只有存放在冷库,伺机而动,价格就有可能翻一两倍,才合算。
但这也成了赵子明攻击合作社的理由,他派人到处散布谣言:合作社收购大蒜,只能存在冷库,费用大、不保险,万一卖不出去,合作社是不会承担风险的,还是村民遭殃。
这样一来,别说发展新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大蒜了,原先加入合作社的村民,都开始动摇了,赵子明这一手,可以说击中的村民的软肋。
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有些事情不靠谱,大都只看眼前利益。
赵子明开挖的一百口姜井,至少可以容纳三百户以上的村民,种植的生姜,这就是事实,任正红想反驳,也拿不出真凭实据,最要命的是,赵子明可以造谣,任正红却不能这样做。
虽然赵子明的阴谋,迟早要露馅,目前却吸引了很多农户。
连赵清水都害怕了,出了个骚主意:“任书记,赵子明不仁,那我们就不义,他给我们造谣,我们就在用水上卡他们的脖子,看看谁笑道最后!”
任正红只有苦笑:“清水,看你这话说的,赵子明若是真能带领村民致富,我们应当高兴才是,我们反对的是赵子明,不是村里的村民,我们若是这样做,非被村民戳脊梁骨不可!”
蔡秋菊也出了个主意:“任书记,赵子明在邻村挖姜井一百口,花费不小,肯定会算在生姜种植户的头上,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戳穿他!”
任正红反问:“怎么戳穿?”
“邻村冷家庄我有亲戚,我去问问是怎么回事,只要知道了他们挖井的底细,就好说了,我还真的不信,赵子明这么好心的免费给村民使用!”
任正红笑笑:“不必了,我猜也猜得出,冷家庄村书记,冷富贵可是个很强势的人物,能指挥动他的,肯定是镇里的领导,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