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现在顶多就是知道八王之乱,衣冠南渡和五胡乱华这些大概的事件。
但刘泰不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具体的地点人物,以及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
在这之前,刘泰必须要为了那时候的到来,尽可能做好万全准备。
要是自己投靠了晋廷,今天敢大规模的教授《汉书》,明天怕就是会被赐予鸩酒。
所以还好投靠了刘渊,刘渊建立的国家就是汉,将来匈奴跟汉族矛盾激化那是以后的事。
至少现在,自己大大方方的用《汉书》武装将士精神,谁都说不得什么。
同时,由于战士们数量规模的扩大,但教师数量又有限,刘泰不得不下降将士们的需求。
像那些屯长(百夫长)倒是还要被刘泰抓着去学字,但基层士卒每天只要听那些年轻学者每天照本宣科的讲述《汉书》这门课程就好了。
首先是这时代的字实在是太难学了,刘泰哪怕有着现代简体字的基础,学习这时代的楷书也是磕磕碰碰的。
楷书在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但很可惜,哪怕这种字对绝大多数士卒来说也实在太复杂了,复杂得想要把这字想要在军队推广开来怕是无比困难。
至于刘泰想要用现代简体字直接替换成这个时代的字体这怕更是痴人说梦。
且不说这个工程的难度与工程量,最重要得是,刘泰就算弄出这种字体,没从上到下政策支持,也不过只是自娱的玩具而已。
想要推行简体字的最快办法,就是找学识顶尖的大儒组成组织,然后丢给他们几个简体字,然他以几个简体字为基础,花费个几年时间把所有汉字进行重新简化。
再把这新型的简体字在军队之中推广,再弄个什么军转干,以及培养教师人才进行集体扫盲,唯有这样,花费个二三十年应该能够完成五六层的扫盲工作。
但说到底,刘泰需要得是他们能够提升组织力,需要得是他们能够用民族思想强化自身,但至于识字不识字的,如果想学跟着自己上课就是了,不想学自己也不勉强。
毕竟主动逼迫将士们识字,自己是真的供养不起。
但那些因为听了《汉书》之后,对于识字感兴趣的学习积极分子,以及那些已成为屯长逼得自己不得不进行扫盲的家伙以外,其他人刘泰并不要求他们必须要识字。
当然,读《汉书》写楷书是每天午时的必修课,但每天日常的体力训练刘泰并没有放下。
尤其经过自己带着四百战士突袭邺城的事情后,刘泰对将士们的体力培养更加重视。
尤其这些新加入的士卒,第一道关卡就是一个月内能做到每天穿着皮甲拿着武器跑上三十里,还能继续投入到战斗。
这其中包括那些讲汉书的年轻学者们,只不过这些年轻学者不需要投入战争,唯一需要得就是要负责记录战士们在战场上的功勋。
同时刘泰也有命令,战争中如果这些教授《汉书》的学者战死,那所在屯队功勋取消,记过一次。
而战士们对于此虽然有所微词,但也选择了接受,尤其在刘泰的军营中能吃到早上中午和晚上三顿饭,再加上这些《汉书》学者每天都会教授《汉书》,这些将士们能感受到刘泰对他们的重视。
而刘泰在见到这些教授《汉书》的年轻学者们招募起来,道:
“如今我军队初建,诸位在我汉军中自有三件事,一件是在空闲之时,教授将士们《汉书》,使得战士们懂得我华夏之伟大,大汉之雄武。
第二件事是希望诸位协助军法官记录底层将士的功勋,每月你们会与我会面一次,如果底层有冒功杀良之人,我定然不会轻易饶恕。
至于第三件事则希望诸位能用伱们的手中的纸笔,建立所在屯队的军史!”
“军史?!”其中一名习姓主薄,开口道,“军队需要记录史书?”
刘泰听到习姓主薄的话,神色一正道: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军队乃国之重器,不建军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