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计,简单来说,便是各地方官员定期向朝廷汇报工作的一项传统制度,在西周时便已萌芽。
《周礼·太宰》中,将上计分为一年一次的岁计,与三年一次的大计,彼时的上计,大约只局限于口头汇报。
只是,周朝的官员世卿世禄,上计考核的结果如何,并不会对这些宗亲官员的政治地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任人唯贤,官吏们不再全是自家血亲,而对他们的问责需求也随之加强,上计制度,终于发挥出了应有的考核功效。
后来,秦始皇将此项制度发扬光大,以每年十月为岁首,命令地方官员将辖区内的财税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到中央。
这份书面报告,是为“上计簿”。
各地的上计簿齐汇咸阳后,秦廷的御史大夫便率领多名柱下史,对这些书面报告进行统一审计,并将结果呈报皇帝,以决奖罚。
曾任秦朝柱下史的张苍,对这一整套上上下下的流程,自是清楚无比。
根据分层管理的原则,各县、乡的主管官员,将带着计簿,前往所属郡的治所,住在郡邸,接受郡丞的考课。
而与秦不同的是,汉初郡国并行,境内有郡,亦有异姓诸侯国。
因此,郡一级的上计簿,便要视不同情况,而分别呈送。
对于那些由汉中央直管的郡,在汇总下辖县乡的统计数据后,将派出上计吏,携带本郡的上计簿赴洛阳,接受由相国萧何主管的朝廷考课。
而对于赵国这类的非朝廷直管的诸侯国来说,需将下辖各郡的数目再次整理,然后由本国的高级官员担当上计吏,以国为单位,汇报中央。
张苍虽然年岁不大,却是个资格顶老的柱下史,上计经验丰富。
赵地的众多基层官员,大到郡丞、郡守,小到县令,凡有任何拿不准的地方,都会前来向他请教。
而张苍也每每拿出最大的热忱,不厌其烦地详细指导。
一段时日下来,刘季元老功臣集团中,入汉前出身最好、官职最高的张苍,凭着独特的魅力与亲和力,竟与赵国的中下层小官们混了个脸熟。
***
起先,这些赵地官员们都以为,开国伊始,本次呈报中央的上计簿,也如秦末那些兵荒马乱的年头一般,只需简单的几簿几卷,便可草草交差。
没想到,在张苍的不断调理下,上计文书的内容越做越多,门类条目也越做越细——
不仅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